《海外中文古籍總目》啟動:摸清海外中文古籍家底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啟動:摸清海外中文古籍家底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藏《文章正宗》資料圖片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著錄,南宋學者真德秀編纂的《文章正宗》,國內僅存藏有元代以後的版本。根據世界數字圖書館蒐集的數據,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有一種二十四卷本的宋版《文章正宗》,但保存下來的只有四卷。近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在編纂館藏中文古籍目錄的過程中,發現了宋版《文章正宗》的第十四卷,目前是海內外僅存的孤本。

 

日前在京舉辦的海外中文古籍資源建設論壇上,談及這卷《文章正宗》的價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副館長兼東亞圖書館館長周欣平認為,這是該館編纂中文古籍目錄的重要成果之一。隨著由中華書局主持、海外藏書機構共同參與的《海外中文古籍總目》項目的啟動,越來越多沉睡在國外圖書館庫房裏的中文古籍被喚醒,越來越多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珍貴中文古籍以各種形式得以重新面世,中文古籍的家底將越來越清晰。

 

上對得起祖宗 下對得起後代

 

2013年,《中國古籍總目》全部出版完成,標誌著國內館藏中文古籍的品種、數量及收藏現狀已基本摸清,編纂一部《海外中文古籍總目》被提上議事日程。

 

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國內戰爭頻仍,很多古籍流散海外。時至今日,究竟有多少古籍在海外存藏,還是一個未知數。然而,將分散在海外至少上百家圖書館的中文古籍全部統計清楚,囊括在一個總目錄之中,難度可想而知。學界、圖書館界、出版界有一個共識:《海外中文古籍總目》不僅值得做,而且必須做,既然暫時無法做真正的“總目”,那就逐個擊破,先將海外各館中國古籍目錄分別編目,最後再統一編制聯合目錄。

 

“編纂《海外中文古籍總目》,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代。”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鄭炯文介紹,北美差不多有90個東亞圖書館,中文藏書近1000萬冊,其中不少是中文古籍,他呼籲更多海外機構加入《海外中文古籍總目》,促進中文古籍善本以影印、數字化等形式回歸祖國。

 

中華書局文獻影印中心主任姜紅介紹,目前已有13家海外藏書機構加入《海外中文古籍總目》項目。其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杜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等圖書館已經交稿,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的書目即將編纂完成。與此同時,中華書局正在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堪薩斯大學等十余家東亞圖書館洽談合作,東亞、歐洲多國的編目工作也在逐步推進。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最重要的目標是摸清海外中文古籍的家底,即有什麼、有多少、藏在哪,判斷文獻的價值則不是目前的主要問題。”在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的設想中,未來《海外中文古籍總目》不僅是一種靜態的紙質出版物,而且將成為一個網絡化的開放數據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共享。

 

中外互動 合作編目

 

對於《海外中文古籍總目》的價值,學界早有共識。然而,即使在國內,古籍編目工作也堪稱“冷門”。在海外延攬古籍編目專業人士,無疑更為困難。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圖書館中韓文部主任李國慶介紹,美國很多中小型圖書館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像馬裡蘭圖書館根本就沒有中文研究館員。有的圖書館即使有專業人才,人力又極其有限,往往一人兼管中、日、韓三個語種的文獻,從事中文古籍編目的時間難以保證。

 

“我們非常願意參加《海外中文古籍總目》,但實在沒有人力、財力另起一個班子來做這個項目。”鄭炯文介紹,哈佛燕京圖書館館藏中文古籍有四萬種之多,只能由國內編目專家協助編纂:專家將哈佛燕京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數據與該館曾經出版過的紙本目錄進行核對,遇到疑問,再通過編輯人員反饋給館方,請他們代為核查原書。

 

“針對古籍藏書量較少、自身編目實力不足的中小型館,還將採取委託海外專家組織、協助編纂,像李國慶就負責組織編纂了《美國南部三館中文古籍目錄》。”姜紅説,利用這種方式,能將一大批海外的中小圖書館納入《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擴大項目的覆蓋面。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編目人員研發出了一種可用於輔助編目的自動化程式,實現了古籍與現代技術手段的結合,而且研發人員願意將相關軟體提供出來,供廣大同行共享,將極大提高編目效率。

 

顧青表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已經把《海外中文古籍總目》作為“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目前對海外資源的調查工作也已全面展開,今後還將組建“海外中文古籍總目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編纂委員會”,聘請海內外區的中文古籍文獻學家及相關人士,繼續推動項目開展。

 

(本報記者 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