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海歸創業者提供出彩舞臺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

 

最近一段時間,採訪了不少海歸創業者,他們的故事縈繞腦海,激蕩起時代的跫音和澎湃的思緒。

 

猶記得初次探訪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的情景。很難想像,在北五環外一棟不起眼的灰色小樓裏,“60後”創業者陸凡和他的同事們,打造了一個世界先進的“增強現實”(AR)實驗室。人到中年的陸凡,對於前沿技術仍保持著高度的敏感和熱情,堅持走“技術創業”的道路,希望用技術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猶記得“70後”的陳寧講述他為何回國時,語氣裏那份未被歲月沖淡的激動。2009年,陳寧第一次走進深圳中興通訊的大樓,看到那麼多年輕的工程師,朝氣蓬勃而又求知若渴,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他相信這批人中,一定會涌現出卓越的技術人才;也相信這片熱土上,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6年的時間,讓劉若鵬從一個在地下車庫裏做實驗的“80後”海歸博士,成長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主席。他一手打造的“光啟係”創新集團,橫跨5大洲12個國家和地區,致力於凝聚全球的創新者共同為改變世界而奮鬥。

 

一個又一個有關夢想和創業的故事,在當代中國的舞臺不斷上演。海歸創業者用他們的才華與汗水,書寫著個人成功與時代發展交相輝映的華章。

 

也許,身在海外,更容易為祖國的快速發展感到震撼。當中國的高鐵風馳電掣、延伸到海外,當歐美街頭的年輕人用著中國製造的智慧手機,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在全球競爭中成為行業翹楚,這些情係故土的海外遊子,在油然升騰起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也清晰地看到了祖國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機遇。

 

“與其在國外心癢癢,不如早點回來幹一番事業。”陳寧的一句話,道出了眾多海歸創業者的心聲。在國外,或許可以過上安逸富足的生活,而回國卻能擁有無限的機遇和可能性。

 

然而,創業絕不是一帆風順的童話,失敗的幾率往往比成功更大。海歸人才可能會面臨“水土不服”的風險,國內市場環境的不成熟、不完善也會為本來就不平坦的創業之路增加更多挑戰。對於海歸創業者來説,除了滿腔熱情和過硬的本領,他們還需要政策的鼓勵、資本的支持,需要專業機構的引導和幫助,更需要寬容失敗、允許試錯的社會環境。

 

一個好的時代,必然讓人有追逐夢想的勇氣,為人們提供人生出彩的舞臺。我們欣喜地看到,自由、開放的創業氛圍正在加速形成,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帶著海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回到中國,開始自己的創業追夢之旅。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廣闊的中國市場為創業者提供了巨大的潛力空間,近年來興起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更是為經濟轉型升級積蓄能量。海歸創業者在時代的舞臺盡展風采,而他們追逐夢想的腳步,也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帶來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