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兩路”相逢 如何實現皆大歡喜?

海峽飛虹(記者 雷思海 盛玉紅):7月14日,正在蒙古國訪問的李克強總理與蒙古國總理額爾登巴特,共同見證了十多份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涵蓋經濟貿易、能源、基礎設施、金融、氣候變化、廣電等領域。雙方還同意加快推進中方“一帶一路”與蒙方“草原之路”戰略對接,希望加強畜牧業加工和住房建築等領域的合作。

 

這些成果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一帶一路”與“草原之路”的對接。中蒙兩國這兩條“路”如何接通、又會給雙方乃至世界帶來什麼?是外界最感興趣的話題。

 

中國借助古絲綢之路,推出了“一帶一路”戰略,這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恐怕很少人知道,蒙古國也借助古絲綢之路,推出了自己的“草原之路”戰略。

 

其實,在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通商歷史上,“草原絲綢之路”是其中典型的中西商貿通道之一。中國與蒙古國接壤的草原地帶,正是古代“草原絲綢之路”的核心地帶。如今,蒙古國依託這一歷史傳統,推出了自己的“草原之路”戰略,總投資約500億美元,由5個項目組成。

 

從地理位置來看,蒙古國地處中國與俄羅斯這兩個大國、兩個大市場中間,具有很重要的過境運輸地位。“草原之路”戰略的提出,有助於蒙古國發揮自己這一特殊的地緣位置優勢,給自身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事實上,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議會)已通過決議,與中國接近的兩段南線鐵路將不用寬軌,而是採用與中國相同的標軌,以減少運輸成本。

 

要想富,先修路。車同軌,正是中蒙“兩路”戰略對接的一個重要基礎。交通對接,將極大地促進中蒙之間的貨物往來效率,積聚人氣,甚至可能將會在亞歐內陸産生一個新的財富地帶,中蒙雙方都將大受裨益。

 

有媒體曾以中國內蒙古為例,説人均GDP統計顯示,中國內蒙古近1.2萬美元,是蒙古國的3倍;而內蒙古三家知名企業鄂爾多斯、伊利集團、蒙牛集團2015年的産值,加起來超過整個蒙古國2015年的GDP總量。其實,這恰恰説明,蒙古國實際上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可挖,之所以沒有開發出來,原因不外乎三點,一是缺市場,二是缺交通,三是缺資金。

 

而這三點,恰恰是中國的優勢所在。論市場,中國有近14億人口,需求強勁;論交通建設能力,中國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論資金,中國如今是一個資本充沛的大國,這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底氣所在。

 

經濟層面,中蒙經濟結構高度互補;政治層面,蒙古國新一屆議會和政府上任不久,發展經濟願望強烈;民心層面,中蒙兩國民眾的相互認可度與好感度高,這些都是“兩路”順利對接的動力。

 

而從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 “一帶一路”與“草原之路”未來一旦深入對接了,就會向周圍輻射開來。如此一來,中蒙“兩路”相逢,不僅是皆大歡喜,也將給整個亞歐大陸的合作添磚加瓦。

 

而這,也是實實在在、觸手可得的中國機遇、中國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