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黨産之役勝負未分

民進黨“立委”以絕對的人數優勢最近在“立法院”強行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産處理條例”(簡稱“不當黨産處理條例”),規定政黨自1945年8月15日後取得的財産扣除黨費、政治獻金外,皆為不當資産,應當充公。

 

台灣問題專家朱穗怡28日在香港大公網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僅從日期來看,該條例顯然是針對國民黨龐大的黨産。當年日本投降後,赴臺接收日産及掌管台島財政的正是國民黨。其實,國民黨黨産問題長久以來為人詬病,每逢選舉都遭民進黨大肆攻擊,被對手當成“選舉提款機”。如今國民黨正好趁此機會割掉這個“毒瘤”。而民進黨雖然揚眉吐氣,在黨産一仗上重挫國民黨,但審查黨産牽連甚廣、爭議頗多,倘若處理不當,反而成為民進黨的包袱。

 

國民黨曾經被形容為“全世界最富有的政黨”,名下資産一度包括媒體、銀行、娛樂業、房地産、食品、電機、農業等。這些資産的早期來源主要有三方面:一、當年撤退到台灣時從大陸帶來的美金公債;二、接收日據時期的政府財産;三、憑藉特權取得利益,使黨産資本越滾越大。據説,上世紀九十年代國民黨的黨産高達一千億新台幣(約250億港元)。俗話説“有錢好辦事”,尤其是“燒錢”的選舉。國民黨財雄勢厚,讓出身基層的民進黨恨得牙根癢癢,誓要除掉國民黨黨産而後快。島內輿論也質疑國民黨以非法或當時合法的手段將公共財産私有化為黨産,有不當之虞。

 

早在2000年民進黨首次奪得政權後就已提案修法,追討國民黨黨産,無奈國民黨當時是“立法院”第一大黨,民進黨關於不當黨産的法案多次被杯葛。今年民進黨贏得“總統”選舉和立委選舉,不僅再次執政,更首度成為“立法院”多數黨,終於得以人數優勢通過旨在追討國民黨黨産的“不當黨産處理條例”。

 

然而,通過“不當黨産處理條例”只是開始,接下來如何審查及處理黨産才是民進黨面對的挑戰。有台灣學者指出,民進黨在報復心態下通過的條例存在不少爭議。例如,何為“不當黨産”?何為“附隨組織”?條例中並未給予明確的界定。這勢必導致審查過程中出現不少爭議。而且“黨産處理委員會”的主管機關是由民進黨執政的“行政院”,其公正性和公平性備受質疑。再者,要厘清國民黨黨産中的一些陳年爛帳,極可能要耗費民進黨當局不少人力、物力和心力,尤其國民黨一些黨産已挹注很多企業,其關連錯綜複雜,發生爭拗時還要面對一系列司法訴訟。倘若蔡英文政府為了追殺國民黨而分心,未能在經濟民生方面交出好成績,勢必引起民眾不滿;但處理黨産如果半途而廢,民進黨的信用也會受到綠軍的質疑。屆時民進黨當局將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