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互聯網+” 更要幸福味道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

 

近日,在一個關於兩岸烘焙藝術的論壇上,專業人士與青年分享經驗。一位大陸的成功創業者以自身經歷介紹了如何利用“互聯網+”,快速打出知名度,幾年間締造喜餅新品牌;另一位台灣專業人士則強調互聯網不能提供東西,消費者還是要憑著新鮮出爐的幸福感受選擇喜餅。看起來雙方各持觀點,實際上他們恰恰講出了當前創業的一體兩面,值得青年創業者細細品味。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不僅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海外歸僑中也涌現不少青年創業者。這與大陸政策支持不無關係。如廣東省設立了港澳青年創業園,為港澳青年的創業項目提供孵化器等方面的支持;浙江省就台灣學生就業創業,專門出臺優惠政策;國僑辦為華僑華人歸國創業設立“僑夢苑”,尤其對青年僑胞歸國創業提供助力等。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

 

大陸市場受青年創客的青睞也是重要原因。互聯網掀起新一輪變革的浪潮,從普通人一部手機解決衣食住行,到政府部門通過互聯網更有效管理城市。互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相比于前輩,青年學習新事物快,運用互聯網這一工具更熟練。而中國大陸幅員遼闊、地區差距大,跨越地理空間的互聯網更具施展空間,可謂“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對於青年創客來説,這真是機遇叢生的最好時代。

 

另一方面,這也是備受誘惑的“最壞時代”。我們看到一些傳統産業經過互聯網的“加持”,化腐朽為神奇;看到一些電商憑藉巧思幾個月間迅速崛起;但也看到不少美好設想或一廂情願或準備不足,如同吹起的肥皂泡,快速成形,瞬間破滅。互聯網帶來無限誘惑,在一片追逐夢想的喧囂中,年輕的心最易受到感染和鼓動。但創業畢竟是一件艱難的事兒,即使有快樂,也一定建立在身體忍受艱辛、心靈享受愉悅的基礎上。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前輩們那些白手起家的故事並不過時——李嘉誠年輕時做推銷員,第一秘訣便是勤奮。別人每天工作8小時,他就工作16小時。台灣“經營之父”王永慶則主張冰淇淋店要開在冬天。因為只有潛心修煉內功,挺得過冬天的淡季,才能在夏天遊刃有餘。不管什麼時代,守住初心,腳踏實地,精耕細作,才是創業成功的不變真理。

 

如同喜餅,“互聯網+”可以助力行銷品牌、開疆辟壤,助力近距離與消費者互動,但能否成功最終還是要由喜餅的幸福味道説話。對於青年創業者來説,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好風站上青雲端,但切記莫忘初心,産品和服務是否切中人們的需求,才是判定能否成功的鐵律。(木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