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會LOGO是如何誕生的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8-10 15:14:38 | 來源: 錢江晚報 |
相信很多人都被LOGO的圖案及創意深深吸引。大家都想知道,這個LOGO到底出自誰人之手?為什麼這樣設計?前後花了多少時間?設計中最難的地方又在哪兒?
帶著諸多疑問,錢江晚報記者找到了峰會LOGO設計者——設計者其實是一個團隊,其中主創人員有三人,分別是袁由敏、方宏章、隋煥臣。袁由敏是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另兩位曾經是他的學生,現在是一起共事的合作夥伴,他們在杭州轉塘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工作室。
9日,在他們的工作室裏,主創成員接受了錢江晚報記者的訪問,詳細介紹了LOGO出爐的前後過程。
杭州、中國和世界元素有機融合
設計方案贏在這兒
袁由敏他們的工作室是2008年成立的,在業內已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的LOGO也是出自他們之手。他們表示,當時參加G20杭州峰會LOGO設計競標時,壓力還是蠻大的。“畢竟G20峰會全球矚目,關注越大,壓力自然也就越大,怕做得不夠好。”
幸運的是,袁由敏團隊的設計方案,經過層層篩選和評審,不斷的修改完善後,最終勝出了。錢江晚報記者注意到,在他們的工作室裏,挂滿了各個階段的設計稿。“整個工作前後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比較明顯的改動有8次。”
他們認為,勝出的主要原因是,他們LOGO中杭州元素、中國元素和世界元素有機融合,而且很好地詮釋了G20峰會的精神。“這些元素的融入,我們在第一稿中就已經考慮到了。”
最終入選的方案定稿,用20根線條,描繪出一個橋形輪廓,同時輔以“G20、2016、CHINA”和篆刻LiSu “中國”印章。袁由敏説,杭州是江南水鄉,在《馬可波羅遊記》裏便被描述為“千橋之城”。“橋是這個城市特有的一個文化,同時也是連接雙邊,構建對話機制的象徵。它更是寓意著G20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之橋、國際社會合作之橋、面向未來的共贏之橋。”
“而橋的倒影,則反映了中國人對虛實關係的理解,體現了中國人對陰陽的認同。”袁由敏説,20根線條代表與會的20個成員,從世界各個地域,來到杭州相聚。橋梁線條形似光纖,寓意信息時代的互聯互通。圖案中G20的“〇”體現了各國團結協作精神。中文印章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英文CHINA相呼應。“印章在中國是個人信用的體現,我們在設計中融入印章,也想表達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意思。”
線條的處理最磨人
LOGO容易讀懂最自豪
從最初稿到定稿,袁由敏團隊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主要形態優化,比如線條曲線、疏密、粗細等。二是圖形元素的調整,比如印章部分;三是圖案和文字組合的調整。
不過,在他們看來,最難處理,最磨人的就是那20根看上去平淡無奇的線條。“線條均衡度的把握真的很難。”他們説,如果線條太粗就容易糊在一起,如果太細,橋的形態又出不來,都會影響到整個畫面感。
在修改完善的過程中,他們將許許多多不同尺寸、不同線條粗細,不同灰度背景,不同色彩組合的LOGO,全部列印出來,進行各種測試和調整,最終選出盡可能滿足多種應用場合和需求的LOGO定案。涉及到線條的粗線,可能是1.2毫米到1.1毫米之間的調整,甚至可能是0.9毫米到0.98毫米之間的調整。
他們打開了電腦調出了LOGO圖,跟記者進行講解:“如果從LOGO呈現的高度上來講,使用2.5釐米及以上LOGO的,我們採用的是完整版。而1.5釐米到2.5釐米之間的,我們又會採用簡化版。這樣處理的目的,就是讓LOGO在視覺上達到更清晰、更完整、更平衡、更和諧的效果。”
設計過程雖然不易,但最終的結果,讓他們感到開心和滿意。他們説,設計作品勝出本身就是對自己專業的一種肯定和鼓勵,同時覺得作為杭州的一份子,也為這個城市做了一份貢獻。“而且從反饋來看,LOGO很容易被大家讀懂和理解,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這也讓我們為自己的作品感到無比自豪。”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