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先民萬年前就能製作精緻的骨針

河北先民萬年前就能製作精緻的骨針

出土的骨針。

 

懷來南家溝遺址出土2000余件舊石器時代文化遺物

 

會磨骨針、會用鴕鳥蛋皮製作裝飾品、更能用石頭打制出鋒利的細石葉……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河北先民既能幹還很愛美!

 

近日,河北師範大學懷來考古隊對南家溝遺址進行的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昨天考古隊領隊牛東偉透露,南家溝遺址是懷來盆地內首個經發掘確認的包含細石葉技術的舊石器晚期遺址:“為研究中國北方乃至東北亞地區細石葉技術的起源、擴散等科學問題增添了新的坐標和證據。”

 

發現:一萬多年前河北先民做的骨針挺精緻

 

懷來盆地地處河北省西北山間盆地的東部,南家溝遺址位於懷來縣桑園鎮辛窯村東南,緊鄰官廳水庫。2014年,河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與張家口市懷來縣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在野外調查時發現該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隊從今年7月起開始對南家溝遺址進行正式發掘,發掘面積共約25平方米。

 

“遺物分佈密集,出土石製品、動物化石、裝飾品、骨器等編號文化遺物共計2000余件,並篩選出大量石製品碎屑和動物碎骨。”牛東偉透露,25平方米的發掘區域內發現三四處灰堆:“灰堆就是人類用火後留下的較為集中的灰燼堆積,灰堆周邊及內部出土大量石製品碎屑以及燒骨,表明當時的人們可能主要圍繞火堆進行石器加工、製作等生産生活行為,初步判斷這裡可能是當時人們的一個營地。當時的先民跟今天的我們在體質特徵上已沒有什麼差別。”

 

南家溝遺址出土大量細石核和細石葉以及加工精緻的石器,細石葉寬度多在0.5釐米以內,細小而鋒利,牛東偉介紹説:“這些細石葉可能當時多被古人用來嵌入木柄或骨柄中,作為刀刃使用。結合石製品類型特徵以及遺物埋藏部位推測該遺址年代可能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晚段,距今一萬年到兩萬年。”他説一些石器類型和原料跟陽原的虎頭梁遺址很像,“尤其是石製品原料,譬如呈現多種顏色的火山角礫岩等優質原料目前在附近的礫石層以及山上尚未發現,對於其來源有待於進一步的原料調查和對比。”

 

該遺址還出土一些骨器,“四五件加工精緻的骨針,其中一件除針尖缺失一點外,大體比較完整。它呈扁圓狀,通體磨制,尾端帶針孔,長度超過5釐米,最寬處0.3到0.4釐米。至於這些骨針用何種骨頭製作目前還無法斷言。”

 

值得一提的是,南家溝遺址還出土了8件鴕鳥蛋皮製作的裝飾品——串珠,均為環形,直徑約為0.6釐米,表面經過磨制而較光滑圓潤,孔徑約為0.3釐米,多為兩面鑽孔所致。不僅有成品,還有處於製作階段的半成品。牛東偉説:“有的串珠上面有疑似染色(紅色)痕跡,可能先民覺得這樣更加好看吧。”他表示,類似串珠在陽原的虎頭梁遺址、寧夏水洞溝遺址乃至在非洲都曾發現過,“將這些點串聯起來看,應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

 

意義:懷來盆地是古人類遷徙的重要通道

 

牛東偉透露,他們已經將部分樣品寄送實驗室進行測年:“就是確定具體的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懷來盆地西南部是享譽世界的泥河灣遺址群,人稱“東方人類的故鄉”的泥河灣是世界最早的人類發源地之一;它的東南部則是聞名中外的週口店古人類遺址。“懷來盆地位於二者之間,是更新世期間(尤其是晚更新世)古人類遷徙擴散和技術發展傳播的重要地區和通道。對懷來盆地進行系統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不僅是舊石器考古走出泥河灣進而拓展到永定河流域的一次重大嘗試,也是由‘小泥河灣’到‘大泥河灣’舊石器考古的具體實踐,更能為研究和探討中國北方乃至東北亞地區更新世期間古人類生存行為、人群遷徙擴散和文化交流等科學問題提供新的材料和視角。”(燕趙都市報記者 黃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