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建言國民黨:加快轉型重生腳步
編輯: 李邵鵬 | 時間: 2016-09-09 09:59:0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國民黨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潰敗後,似乎還沒找到重新出發的動力和方向。社論認為,在新當局執政不得民心的情況下,國民黨原有不少可以發揮的空間,表現出在野監督的見識和氣度。蔡當局執政腳步紊亂,正是藍軍加速轉型重生的契機。國民黨必須拿出有高度的瞻矚,站穩為台灣計議的立場,對民進黨政策提出針砭和積極建議,才能爭取民氣支持。
社論摘編如下:
在“不當黨産處理條例”的框限下,金融機構陸續停止與國民黨的借貸合約,使國民黨面臨龐大的週轉壓力。國民黨中央除停發退職黨工月退及十八趴外,也必須緊縮各種支出,並被迫進一步採取裁員措施。這些行動,幾乎全是被形勢推著走的消極因應。整體觀察,國民黨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潰敗後,似乎還沒找到重新出發的動力和方向。
觀察洪秀柱出任主席之後的作為,黨中央的人事佈局作了相當規模的調整,也打贏花蓮市、田尾鄉等幾場地方補選,並將“兩岸和平協議”正式寫入黨的政策綱領。這些,自有其正面意義;但就政治影響和社會形象而言,仍嫌相對微小。簡言之,這些作為對外不足吸引民眾的目光,對內無法産生強大的凝聚,遑論重振藍軍氣勢。
其實,在新當局執政不得民心的情況下,國民黨原有不少可以發揮的空間,表現出在野監督的見識和氣度。遺憾的是,國民黨卻只專注在自己受到的打壓(如討黨産),而不是提升高度以關注民瘼與國家大局的平衡;此外,選擇以抱怨、嘲諷、唱衰等方式表達異議,亦不易引起社會大眾共鳴。也因此,在新政府民意支持度下墜的同時,並未見國民黨支持度的相對上升,主要就是國民黨並未能超越自己舊有窠臼,無法讓民眾看到它改頭換面之貌。
往前看,國民黨面對的是三座大山,必須要能跨越這些險峻的挑戰,藍軍才有真正轉型重生的可能。否則,如果只是每天忙於因應眼前這些瑣瑣碎碎的口水戰及形式微調,恐怕無助重振氣勢。
國民黨的三座大山,第一,是黨內的路線問題懸而未決。明年的黨主席選舉,目前看來,似乎仍只有吳敦義和洪秀柱競逐的態勢,這並非好的徵兆。吳、洪兩人各有優劣,但雙方均未就黨的發展提出足夠吸引人的見解,而只是在派系人脈上暗中動員較勁。如此一來,勢必又要落入“本土”與“非本土”的路線之爭,等於將年初因吳臨陣卻步而未完的主席之戰重演一回,勢將重蹈內耗的窠臼。主席選戰,若再度造成黨的傷口撕裂,即愚不可及。
第二,參選2018縣市長選舉的人才何在:朱立倫在主席任內,曾要求6名不分區“立委”只任兩年即必須辭職參選,甚至簽下切結。但洪秀柱顯然無意“朱規洪隨”,她改提“預選制”,想要提前透過選舉産生候選人,以拔擢更多新人。事實上,兩種模式都有其局限,最大的問題在,不論新人或舊人,放眼都看不到強棒,如何能有勝算?黨中央必須拿出更積極的態度,幫黨內具有潛力的人選製造形象與機會;否則,只是被動跟著作業流程等待人選浮現,是沒有勝算的戰法。
第三,對割捨黨産的態度猶豫難決:黨産已成為國民黨一大政治包袱,趁此機會作一總結,同時對黨的經營和人員重新進行總盤點,其實有益加速黨的瘦身和轉型,不妨視之為“焉知非福”的因素。試想,一個坐困愁城的政黨,卻養著七、八百名黨工和數千退休黨工,除了坐吃山空,前景何在?然而,目前似乎只有副主席詹啟賢清楚表達了斷之意,許多人仍充滿怨念,但越是如此,越不容易重新出發。盱衡現實,國民黨唯有“易守為攻”,放下對黨産歸公的怨嘆,轉而對民進黨強徵民産的不法之處提出嚴格監督與攻擊,甚至提出歸公黨産之公益用途。如此,才能借著“黨産歸零”重新累積自己的形象資産,進而有效打擊民進黨討黨産的霸道與踰法。
蔡當局執政腳步紊亂,正是藍軍加速轉型重生的契機。國民黨必須拿出有高度的瞻矚,站穩為台灣計議的立場,對民進黨政策提出針砭和積極建議,才能爭取民氣支持。對內而言,那些還把振興藍營當一回事的同志,必須放下私心,多一點大局綢繆。洪秀柱則要打開心胸,人才和建言才進得來。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