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經濟界人士把脈“經涼” 指互利合作空間仍大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

 

近日在東京參加第十二屆“北京-東京論壇”的一批頗具層級的中日經貿界人士看來,儘管當前情形令人遺憾,但兩國之間拓展新的互利合作空間仍大,機遇更多。

 

與會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將此番雙方與會經濟人士的對話形容為對中日經貿合作的“號脈、診斷、開藥方”,指其結果達成不少共識。

 

中國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在28日的論壇大會上介紹説,之前的經濟分論壇對話中,雙方經濟界人士認為,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中日間相互貿易和投資大幅度下降,正在削弱中日工商業經濟的相互依存和互利共贏關係。並就此提出多個可以拓展合作的機遇空間。

 

由日方與會人士率先提出的“一加一大於二”説法,顯然獲得雙方首肯。中石化集團前董事長傅成玉、華信能源執行董事臧建軍,以及日本三井物産公司顧問槍田松瑩等人,都提出中日能否在高鐵、發電、裝備製造和化工領域進行全方位的合作,並由此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而另一個被關注的領域則是,中日能否在低碳、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方面,開展全方位國際合作。

 

與此同時,中日企業界人士已將視線投向創新、互聯網領域的合作空間。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石東偉介紹了如何通過跨境電商,為中日兩國過往難以參與相互投資和貿易的小企業、青年人,打造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開放平臺,引起矚目。

 

中日能否在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的“走出去”方面進行雙贏合作,也被視為新的機遇空間。

 

與會人士並提出,中日能否在應對少子老齡化方面,開展一些實質性的合作。

 

兩國經濟界人士還討論了兩國對亞洲的共同責任和能夠作出的貢獻。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曉教授提議,在當前全球金融風險明顯上升的情況下,中日之間能否推動在金融、外匯儲備等方面開展一些新的合作。

 

中日在擴大新興投資和服務貿易方面開展合作,同樣被認為具有可觀的機遇空間。

 

包括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樊綱在內的一些人士還提及,或可在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等地區一體化合作進程方面,進行一些新的嘗試。中新社東京9月28日電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