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出爐 海昏侯墓在列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1-13 10:59:43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陜西寶雞
周原遺址
陜西寶雞市周原遺址中被編為鳳雛三號的建築基址是迄今發掘的最大西周建築遺址,為研究西周時期的建築形制發展演變提供了實例。遺址內水網系統的發現與確認,與豐鎬遺址的“昆明池”等池渠一起填補了周代都邑性遺址給水(池苑)系統的空白。圖為遺址中發現的青銅器。
遼寧“丹東一號”
清代沉船遺址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位於遼寧丹東市西南50多公里海域中,是近年來中國水下考古的一項重要成果。結合各種檔案和資料初步判定,“丹東一號”沉船應為北洋水師致遠艦,這也為中國近代史、甲午海戰史和世界海軍艦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考古實物資料。
江西南昌
西漢海昏侯墓
該遺址已出土金器、銅器、簡牘等珍貴文物1萬餘件,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對於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具有重大價值。
海南東南沿海地區
新石器時代遺址
經過3年多的考古調查和發掘,考古人員發現了英墩、蓮子灣和橋山3處全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為構建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編年與譜係提供了關鍵證據。
漢魏洛陽城宮城
太極殿遺址
太極殿是曹魏至北魏宮城的中心正殿,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機”的宮城正殿,開創了中國古代宮室制度及都城佈局的一個新時代。
江蘇興化、東臺
蔣莊良渚文化遺址
該遺址是目前發現的墓葬數量最多、墓葬最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葬式、葬俗豐富多樣,部分人骨保存完好,為研究良渚文化的埋葬習俗提供了極具寶貴的實物。
1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公佈。陜西寶雞市周原遺址,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江西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江蘇興化、東臺市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入選。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本報記者 楊雪梅 王 玨
新聞推薦
- 商務部回應美方宣佈對等關稅: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2025-04-03
- 泉金“小三通”客運碼頭首設族譜對接尋根諮詢服務2025-04-03
- 進逼!懾封!毀癱!鎖控!“台獨”作妖引天火2025-04-03
- 千年歌圩唱“潮音”——從“廣西三月三”看傳統節慶激發新活力2025-04-03
- 廈門湖裏:台灣人才工作者“鬥陣”來培訓,人才引育技能UPUP!2025-04-03
- 東部戰區發佈軍事行動主題海報《毀癱》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