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跌跌不休 沙特謀求轉型

世界銀行26日將2016年國際油價預期從之前的平均每桶51美元下調到每桶37美元,國際油價跌跌不休,中東石油大國沙特阿拉伯近日拋出一份雄心勃勃的計劃,著眼深化經濟多元化戰略,推動産業格局從石油行業“一枝獨秀”向信息技術、醫療、旅遊等服務業和工業“百花齊放”的方向轉型,期待華麗轉身。

 

在這場油價凜冬裏,北歐産油大國挪威算是少數能安然度日的,即便如此,挪威政府也準備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加快國內經濟轉型速度。

 

飽受“荷蘭病”侵擾

 

沙特之所以決心繼續推進經濟多元化戰略,一個直接的動因來自國際油價暴跌帶來的財政壓力。

 

作為原油出口大國,由於油價大幅下跌,沙特去年出現了史上最高的980億美元財政赤字,沙特政府不得不動用8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併發行200億美元債券以應對財政困難。路透社評價,沙特眼下正面臨十多年來最嚴峻的一次經濟挑戰。

 

按沙特商業和工業大臣陶菲克·拉比耶的話説,沙特飽受“荷蘭病”侵擾,現在正努力“康復”。荷蘭病是指一國經濟的某一初級産品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部門衰落的現象。20世紀50年代,已是製成品出口主要國家的荷蘭發現大量石油和天然氣,荷蘭政府隨之大力發展油氣産業,出口猛增,經濟顯現繁榮景象。然而,油氣産業的“一騎絕塵”嚴重打擊了荷蘭的農業和其他工業部門,削弱了出口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荷蘭開始遭受通脹上升、製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長率降低、失業率攀升等問題的困擾,國際上因而把這種現象稱為“荷蘭病”。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説,沙特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推行經濟多元化戰略,迄今為止取得了一些進展。而隨著國家視野拓寬、目睹周邊國家在發展高端服務業方面走出成功道路,加上受到這一個低油價週期的“觸動”,沙特開始愈發認識到進一步深化經濟多元化戰略的重要性。

 

“(延續多年的)歷史模式不再適用於未來。”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中東地區執行主管塔裏克·埃爾馬斯裏説,儘管沙特國民的家庭收入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70%,但有多達70%的沙特人在公共部門工作,“這樣的數字顯然難以為繼”。

 

依照沙特政府的設想,沙特將逐步減少對石油行業的依賴,同時由國家出資鼓勵、扶持私營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從而拉動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我們將從基於産品出口的、簡單的數量增長,逐步向平衡兼顧經濟各産業的品質增長轉變。”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董事長哈立德·法利赫説。

 

“一帶一路”創機遇

 

一些分析師注意到,沙特提出的一些經濟轉型和改革方案已經討論多年,遲遲沒有大的“動作”,但這一次,深化經濟多元化戰略的政治意願似乎比以往都要強烈。

 

沙特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去年1月即位後,專門設立了“經濟與發展事務委員會”。這一機構由國王的兒子、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主管,據信已匯集數百名“智囊”為沙特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不過,沙特産業多元化的道路也面臨諸多障礙。一些分析師認為,沙特“企業家傳統”薄弱,加之鼓勵、扶持私營企業發展的配套金融、法律體系缺位,經濟轉型難言輕鬆。

 

楊光説,沙特國內交通等基礎設施較為落後,如果著眼發展高端服務業,沙特的基礎設施需要一個“飛躍性發展”。另外,沙特目前對服務業領域投資的限制較大,投資環境還需進一步開放,一些配套體系也亟待與國際接軌。

 

楊光認為,深化與沙特等中東國家的合作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一帶一路”倡議則為中國參與沙特經濟多元化戰略提供了現實機遇,中國可以把自身優勢與沙特的轉型需求相結合,實現合作共贏。

 

社科院中東研究室副研究員陳沫説,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道路交通及通信、清潔能源、核能利用等方面具有相當的管理經驗和人才,同時擁有技術、設備和資金,這些都是中沙兩國産能合作的優勢。

 

“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的強項,我們在這方面擁有強大的實力,因此合作潛力非常大,”楊光説,“除油氣等傳統能源合作之外,雙方在核能等領域的合作也將大有可為。”

 

相關

挪威安然過冬但有隱憂

 

國際油價跌跌不休,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産油大國一時間哀鴻遍野,但北歐産油大國挪威在這場油價凜冬裏卻能安然度日。

 

與其他産油國相比,同樣依靠石油實現經濟騰飛的挪威到底擁有哪些秘訣呢?答案就在於挪威人對於石油財富的態度和處置方式,提前做好應對困難時期的準備。

 

建石油基金用於投資

 

上世紀60年代後期,經濟落後的挪威在北海發現石油、天然氣,迅速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面對突如其來的鉅額石油財富,一向謹慎節儉的挪威人並沒有肆意揮霍,反而著眼長遠。自上世紀90年代起,挪威建立了主權財富基金——石油基金,投入大部分的石油收入,希望能夠“無限期地負擔本國優厚的福利制度”。

 

這筆基金主要用於投資股票、債券和房地産,當前市值達到6.96萬億挪威克朗(約合7940億美元),約相當於挪威政府年度預算的6倍。如果按照人口平均計算,挪威全部520萬居民每人大約可以分到15.26萬美元。

 

位於特隆赫姆的挪威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朗納·托維克解釋説:“我們在高油價時期賣出大量石油,並把得到的大筆收入存了起來。因此,挪威經濟可以很好地應對油價下跌,公共財政不受影響。”

 

雖然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規模龐大,但根據規定,挪威政府嚴禁動用本金,只能拿走收益部分,每年約相當於本金的4%。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由於不斷吸納本國石油收入,加上投資回報,規模持續增長。因此,挪威現任政府在2016年只計划動用主權財富基金的2.8%。

 

在談到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時,瑞典商業銀行經濟學者克努特·安東·莫克説:“這不是一筆應急基金。這一基金應該定期向國家預算提供資金。”

 

“這一資金渠道……如今約佔挪威全部公共支出的八分之一。這筆鉅資不受到石油價格影響,因為背後是金融投資回報。”他説。

 

實體經濟依然受到衝擊

 

2014年夏天至今,國際原油價格已從每桶110多美元一路跌至每桶30美元左右。沙特、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産油大國早已叫苦連天,而挪威唯一受到的金融影響只是主權財富基金的增長曲線放緩。但也有觀點認為,坐擁鉅額財富的挪威雖然在短期內表現良好,但長遠來看並非沒有隱憂。

 

莫克預測,挪威主權財富基金“還會繼續增長很長一段時間,但如果油價長期處於低位,情況會發生變化”。

 

雖然低油價沒有影響到公共財政,但挪威實體經濟依然受到衝擊:石油投資下降;經濟增長放緩;4.6%的失業率創下本國10多年來最高紀錄。自2014年至今,挪威石油行業已裁減約3萬個工作崗位,挪威石油中心斯塔萬格也經濟蕭條。

 

為推動商業發展,挪威政府擴大了政府預算,中央銀行也將關鍵利率減半。挪威本國貨幣克朗貶值,以提高國內一些行業的競爭力。

 

隨著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下降,挪威政府近年來一直表示,準備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將國內經濟轉向可持續能源、新技術和水産養殖,而油價下跌可能會加快轉型速度。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