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梅子夢工廠”用文創打開大陸養生市場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消息(記者 霍亮)2016新年元旦剛過,哈爾濱2016寒博會暨第三屆“智慧之光”科技展洽會就在5日火熱開展。在眾多高科技産品雲集的展會現場,一款名為“山芝寶大粒丸”的台灣養生産品吸引了大批民眾圍觀。

 

前來參展的台灣信義鄉農會理事長陳文瑞介紹,這款養生品出自台灣信義鄉農會所屬“梅子夢工廠”,是一款由台灣特有牛樟芝與有機梅精結合的養生品,在兩岸屬首創。他告訴記者,台灣“梅子夢工廠”從誕生到現在已經12年了,經歷了從加工廠到以梅製品為主要生産品種的歷史變遷,目前“梅子夢工廠”設計研發的文創新型梅製品品類有180多種,而現場這款主推的“山芝寶大粒丸”是今年的最新産品,所以想第一時間帶到哈爾濱與大陸朋友一起分享。

 

説到這款兩岸首創的梅子新品,就不能不提台灣兩個最具特色的産物——梅精與牛樟芝。據了解,台灣信義鄉的梅樹生長在玉山腳下,是經過海拔淬煉所生産出的作物,品質受到國際社會一致肯定,而一公斤的梅子只能熬煮出二十克的梅精,可説是精華中的精華,尤其裏面還富含豐富的有機酸。除了梅靜,有著“森林紅寶石之稱”的牛樟芝近些年也深受大陸民眾喜愛,作為台灣特有的一種真菌作物,牛樟芝因其特殊功效與稀有性,成為全世界最昂貴的藥用真菌,也被喻為“藥中之王”。陳文瑞自豪的告訴記者,這兩種産物巧妙結合併利用特殊萃取濃縮技術製作出的有效且高濃度丸劑梅子製品,對於很多現代人偏酸性體質的現狀,可以有效平衡其血液酸鹼值,使人們處於健康的弱鹼性狀態。

 

可別小看這黑黑的“大粒丸”,它的問世與獨特功效離不開科研人員的辛勤付出。據了解,當初台灣信義鄉農會為了開發新型文創梅子製品,找到台灣大葉大學生物科技資源學院院長謝昌衛博士,由他牽頭組成的專家團隊花了數月時間把萃取的牛樟芝精華液與梅精、烏梅粉製成顆粒狀,由於它比傳統意義上大陸民眾喜愛的梅精丸還大一倍,才得名今天的“大粒丸”。正在一邊為客商介紹産品特性的謝昌衛博士作為産品研發顧問接受了本台記者專訪,他表示,台灣科研院校願意積極與兩岸優秀企業合作開發更多新産品,不僅帶給哈爾濱民眾,也讓兩岸民眾可以期待未來在農業深加工領域更多合作交流的可能性。他還告訴記者,由於台灣的原物料以及消費人口都很有限,未來如果可以跟包括哈爾濱在內的更多大陸企業、科研機構合作,包括從産業、原料、技術開發到銷售平臺進行整合平臺開發的話,相信未來兩岸共同研發的健康養生産品品質在國際市場都會很有競爭力。

 

展會現場,除了陳文瑞理事長和謝昌衛博士外,忙的最不亦樂乎的就是陳木周先生了。午飯間隙,曾是記者出身如今已經是台灣“梅子夢工廠”大陸執行長及總代理負責人的陳木周告訴記者,正是曾經的記者經歷,讓他和台灣文創和梅子結下不解之緣。

 

原來,前些年大陸梅子産區如福建漳州、廣東等地的梅子常常是生産過剩,但企業往往不知道如何銷售,而在台灣南投等地區,梅子銷售可謂是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由於記者身份,他有機會去台灣採訪眾多知名文創企業,他發現台灣文創相比大陸更加先進,尤其是“梅子夢工廠”生産的梅精在台灣風行多年,銷量和口碑穩居台灣榜首,3年前引進大陸後,迅速贏得市場追捧,特別是其中一款梅精丸,曾幾度脫銷。這也使得“梅子夢工廠”在梅子製品及各類衍生文創産品的開發和生産上獨具優勢。

 

身為大陸福建人的陳木周細心而敏銳地觀察到其中的商機。於是,他突發靈感,找到“梅子夢工廠”合作開辦了今天這個既能做文創又可與梅子銷售相結合的創業公司——廈門緣一貿易有限公司。有著共同的想法和文創理念,陳木周和台灣“梅子夢工廠”的兩岸緣分就此結下。如今身為“梅子夢工廠”的一員,陳木周更是深知企業做大做強,文創品牌建設至關重要。他告訴記者,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産,也是一種知名度,如果沒有品牌企業就沒有了發展動力,也就很難生存和發展下去。面對大陸民眾越來越重視養生保健的現狀,台灣“梅子夢工廠”不斷研發出對人體非常有益的“梅精•酵素”系列健康産品,相比傳統梅子産品,其文創科技含量更高,更適合不同消費人群的需要。

 

文創品牌就像是台灣“梅子夢工廠”不斷前進道路上的一面旗幟,指引著企業成功前行的方向。作為台灣信義鄉農會的領頭人,陳文瑞理事長告訴記者,文創很重要,但是企業信譽這一企業長久生存的根基更要打牢。他説,“梅子夢工廠”一向努力為消費者服務,生産不含塑化劑之類對人體有害添加劑的綠色健康養生梅製品,這也是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和夢想。

 

採訪隨著展會第一天的圓滿落幕而接近尾聲,陳木周也盤算著他心愛的梅制産品在大陸未來的銷售前景。他告訴記者,未來他對包括“山芝寶大粒丸”在內的台灣養生産品進軍大陸市場並取得好口碑充滿信心,因為就在不久前,首批“大粒丸”産品已經生産完畢並進軍大陸市場。他説,雖然還不到一個月,然而訂單量已經超過3000組,用陳木周的話説就是,做好的企業文創品牌,不斷加深企業文化底蘊積澱,並一直堅持下去,才能為兩岸民眾創造出更多更好更健康的綠色梅製品,也才能真正走進兩岸民眾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