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實踐和包容性發展理念為全球經濟治理作出貢獻——訪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7日在華盛頓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高度評價中國供給側改革取得的成果,中國改革實踐和包容性發展理念正為全球經濟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正在此間出席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的朱光耀接受中國媒體聯合採訪時説,年會期間他與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就中國經濟改革進行了深入政策溝通,IMF高度評價中國供給側改革取得的成果。他指出,根據IMF的測算,中國經濟結構改革成果佔二十國集團(G20)所有成員經濟改革成果的50%以上,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改革成果超過了其他G20成員經濟改革成果的總和,表明中國經濟結構改革取得巨大進展。

 

他強調,IMF也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債務問題的關鍵挑戰,突出表現在企業債務增速較快、信貸增長過快。IMF支持中國採取綜合政策措施應對債務問題,充分肯定中國將“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作為一項完整系統工程推進的正確做法和由此取得的成就。IMF也贊成中國用市場和法治的手段來推進去産能、去杠桿的進程。

 

朱光耀表示,IMF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整體提出了三條去杠桿的政策建議,包括識別債務風險、採取及時的應對措施和必要的破産措施,強化宏觀審慎監管和保持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暢通渠道,對中國也具有參考價值。

 

他認為,中國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中要加強與IMF、世行等國際機構的政策溝通,採納好的國際經驗,同時中國的經驗也豐富了國際機構政策應對建議的內容。他表示,利普頓感謝中國改革實踐對全球經濟治理的貢獻。

 

談到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新挑戰,朱光耀認為其根源在於經濟成果未被廣大民眾共享,這也是G20杭州峰會特別強調包容性發展的重要原因。他説,大家一致認為G20杭州峰會確定促進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的目標是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是中國對G20進程的重大貢獻,體現了中國的智慧,也反映了世界各國特別是G20成員尋求經濟增長新的驅動力的客觀要求。

 

朱光耀表示,要實現包容性聯動發展,既要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考慮發展中國家利益,也要考慮各國特別是G20成員國內的包容性發展,“總的原則是讓廣大民眾能夠分享發展的成果,這樣民眾才能對發展和改革有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支持經濟增長和改革”。

 

他指出,本次IMF和世行秋季年會也特別強調包容性聯動發展的理念,當前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增長出現新的起色更體現了包容性聯動發展的重要性。

 

他説,IMF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今年經濟增速預期上調至4.2%,抵消了發達國家經濟下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IMF維持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1%的預期不變。他表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將繼續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針對近一段時間中國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問題,朱光耀表示,房地産市場確實存在一些以投資為目標進行的交易,因城施策,採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是及時和適當的,而且正在産生積極效果。

 

他同時強調,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要通過減稅、信貸資金支持、改善營商環境等措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樣才能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他表示,中國8月份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保持正增長,同比降幅收窄,表明近期一系列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舉措已取得成效。

 

談到人民幣加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朱光耀表示,人民幣“入籃”並不意味著“中國金融改革到此止步”,中國要繼續強化金融治理和金融體制改革,與全球各國合作共同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為全球經濟治理作出新的貢獻。

 

對於美聯儲加息前景,朱光耀認為,從美聯儲主席耶倫與市場的溝通以及市場預期來看,美聯儲離下次加息越來越近,可能在今年12月份再次加息0.25個百分點,這將導致流入新興市場的國際資本減少,但新興市場整體資本流動趨勢不會出現根本性轉變。(新華社華盛頓電 記者高攀 江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