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機構:農業可在遏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10-18 11:20:56 | 來源: 新華網 |
網絡資料圖
聯合國機構17日發佈的一份最新報告中指出,消除饑餓和貧困的努力必須與農業和糧食系統快速轉型相結合以對應全球氣候變暖。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2016年糧食及農業狀況》指出,世界約有五分之一的溫室氣體來自農業,包括林業、漁業和畜牧生産。農業必須為抗擊氣候變化做出更大貢獻,同時努力克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毫無疑問,氣候變化威脅糧食安全,”糧農組織總幹事若澤·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在介紹該報告時説。“氣候變化使人類再次面臨其最初作為狩獵採集者時所遭遇的不確定性。我們再也不能保證耕種就能收穫。”
這種不確定性也意味著糧食價格波動。“每個人都在為此付出代價,不僅僅是那些遭受乾旱的人,” 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説。
糧農組織警告説,如採取“維持常態”的做法,相對無氣候變化的未來而言,遭受饑餓威脅的人口可能再增數百萬。受影響最嚴重的將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和東南亞貧困地區的人口,尤其是依靠農業為生的人口。如果今天不採取行動,許多國家未來的糧食安全將會惡化。
由於利益相關者的數量眾多,糧食生産和加工系統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的差異,改變農作方式和糧食系統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然而,報告強調,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只會隨著時間而惡化,因此必須立即採取切實行動。
報告提供的證據表明,採用“氣候智慧”做法,比如使用氮高效和耐高溫的作物品種、免耕法及土壤肥力綜合管理等,將提高生産率和農民收入。報告估計,僅僅依靠廣泛採用氮高效方法就可以使面臨食物不足風險的人口數量減少一億以上。報告還確定了降低農業排放強度的若干途徑。例如,水稻種植中用節水型方法替代水淹可以使甲烷排放減少45%,而通過採用更高效的做法,畜牧業的減排幅度可達41%。
“適應行動産生的效益遠大於不作為所付出的代價,”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強調。(人民網聯合國電 記者 殷淼)
新聞推薦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
- 《哪吒2》延長上映至3月30日 網友:期待吒兒再創紀錄2025-02-20
- 2025多家船企實現開門紅 “中國造船”已過萬重山2025-02-20
- 謀“獨”賣臺無底線!賴清德當局為討好特朗普擬再交百億美元“保護費”2025-02-20
- 賞花去!開啟一場與“春日經濟”的“雙向奔赴”2025-02-20
- 更大力度!中國穩外資20條發佈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