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分位子、搶權力”吃相難看
編輯: 霍亮 | 時間: 2016-10-18 16:00:0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聯合報》18日發表社論指出,蔡當局“執政決策協調會議”開了兩次,都引發重大爭議。第一次,讓“勞基法”修正草案在完全未經討論下,即草草送出委員會。第二次,則做出補提名“監委”,及未來臺當局的三級機關首長“一定比例可採政務任用”的結論。論對台灣長遠的影響,未來三級機關首長任用方式的改變恐將重創文官體系,遺患至為深巨。
依台灣原來的規定,台灣三級機關首長任用文官是常態,除非極特別的情況,才得以政務任用。目前“行政院”約七十個三級機關,授權可以政務任用的,也只有“衛福部中央健保署”而已。
台灣原來的“法律”設計,原因顯而易見。首先,臺當局三級機關多屬政策執行單位,政策制訂權力則在部會首長手上;其次,由文官擔任三級機關首長,可確保一定程度的行政中立;第三,若干三級機關性質,如“法務部調查局”,兼具敏感性和專業性,尤須避免被政治掌控。第四,可健全文官升遷管道,讓文官得以由下而上循序擢升,可長可久。
台灣新當局以“活化人才進用管道”為由,要將一定比例的三級機關首長改為政務、常務雙軌制,理由十分牽強。目前一級機關、二級機關已是政務任用,三級機關作為“行政院”、“部會”之下屬,豈敢不服指揮?更何況,即便只是常務任用,三級機關首長的去留,仍可由部會首長決定,只是須從文官體系裏找人替換罷了。
台灣“人事總處”説明的另一個理由,就更加荒謬:“為免其專業因面對政治干擾而受影響”。蔡當局要增加政務任命,就是為了方便臺當局把手伸得更長更深,目的如此明顯,竟然還敢説是為減少政治干擾。這種理由,除了新當局上下,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人事總處”仍未提出相關法案的修改細節,只説要限制“一定比例”,然後“政務常務雙軌”。這是先射箭再畫靶、先定目標再找理由,政治脈絡再清晰不過。簡言之,新當局之所以要增加三級機關首長的政務任用,不是文官體系中找不到人才,而是新當局“不信任文官體系”。因為不信任,所以必須引進更多“自己人”到政府體系。
民進黨“完全執政”後,“行政院”若干政務官仍任用藍營色彩人馬,綠營對此頗多不滿。事實上,這一方面是蔡英文的政治平衡策略,另一方面也是民進黨在臺當局及地方皆執政,各方面人才供應不繼之故。且看,連許多綠營公職的“機要”人員都已上陣進入部會任職,甚至連公營事業都不放過;現在,蔡當局還要把手伸到三級機關,只能説欲壑難填,漫無止境。
這種“分位子、搶權力”的邏輯,同樣體現在這次協調會議的另兩項結論──“補提名監委”和“放寬外交駐外領事人員資格限制”上。多提十幾席“監委”,就是多了十幾個位子可供分派,並藉此遂行民進黨所謂的“轉型正義”,追殺馬當局。至於放寬“外交”人員資格,則方便臺當局領導人讓一群親綠人士可以不需“外交”專業即能搶到“駐外”肥缺。總結這次協調會議結論,就是“大放送”。
最諷刺的是,無論補提“監委”,或放寬三級機關首長政務任用,都是過去民進黨大力反對的政策。其中,“廢監察院”是民進黨一貫主張,如今補提“監委”,卻成了“保障人權”。臺當局“交通部前部長”葉匡時曾想要把將成立的“觀光署”改為政務任用,卻遭民進黨反對,理由就是“破壞文官體制”。如今不惜自我打臉,又一個令人驚嘆的發夾彎。
現在台灣無論是“中央行政組織基準法”或各“中央機關的組織法”,在多數暴力下,恐怕沒什麼擋得住已經完全執政的蔡當局。但當完全執政變成了完全分贓、完全搶權、完全卡位,這種執政者又把人民的福祉放在哪?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