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驚艷亮相太空細數“胖五”十宗“最”

長征五號驚艷亮相太空細數“胖五”十宗“最”

 

長征五號首發成功,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我國新一代無毒無污染的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作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奠基之作,長征五號有著以下十宗“最”。

 

長征五號驚艷亮相太空細數“胖五”十宗“最”

 

放眼全球,“長征五號”是亞洲低溫火箭中直徑最大、發動機數量最多的火箭,其運載能力與美國現役最大型運載火箭“德爾塔—4”、俄羅斯質子號、歐空局“阿裏安—5”等旗鼓相當。

 

最大

 

航天人俗稱長征五號為“大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研製的起飛規模最大、技術跨度最大、運載能力最大的大型運載火箭,它的能力和國外現在主流大型運載火箭是相當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外形巨大,立起來有20層樓高,箭體直徑達5米,而目前我國現役火箭箭體直徑最大的只有3.35米。

 

長征五號驚艷亮相太空細數“胖五”十宗“最”

 

再如“大火箭”低溫加注系統,1萬多米的低溫管路、3萬多米的供氣管路,規模創亞洲之最。

 

最強

 

長征五號火箭起飛品質約87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運載能力,比現役長征三號乙火箭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長征五號大幅提升了我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把中國火箭送入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世界主流火箭陣營。中國未來的載人空間站、探月工程三期、以及火星探測,都將使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

 

長征五號驚艷亮相太空細數“胖五”十宗“最”

 

最猛

 

大火箭離不開大推力。要托舉這麼重的大傢夥,需要大推力發動機。我國現役火箭發動機單臺推力最大只有70噸左右,遠遠不夠。經過15年不懈攻關。8台全新研製的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被裝配在四個助推器上,4台全新研製的氫氧發動機在一級和二級火箭上各裝配了兩台。長征五號全箭起飛時總推力達1060噸,主要來自8台液氧煤油發動機。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專家做了個比喻,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産生的最高壓強達500個大氣壓,相當於把上海黃浦江的水打到5000米高度的青藏高原。

 

長征五號驚艷亮相太空細數“胖五”十宗“最”

 

根據計劃,“長征五號”將直接服務於中國探月三期、載人空間站、火星探測等重大專項任務。

 

最冷

 

長征五號採用無毒無污染的零下183℃的液氧和零下253℃的液氫作為推進劑,因此,它還有個形象的稱謂,叫“冰箭”。這些超低溫的液態推進劑就分別貯藏在巨大的箭體貯箱之中,通過內部加壓輸送給發動機。

 

推進劑貯箱直徑達5米,為減輕重量,箱體最薄的地方只有幾毫米。研製這樣直徑的薄壁低溫貯箱,對於中國航天人也是第一次,而且採用的鋁合金材料也是全新的,這意味著以往小直徑低溫貯箱的研製經驗無法複製。研製團隊經過三年反復試驗攻關,通過改善受力設計和焊接工藝的綜合辦法攻克了儲箱焊縫裂紋的工藝難題。2015年4月,改進後的長征五號所有的低溫推進劑貯箱都經過了壓力考核,而且強度比原來提高了60%。

 

長征五號驚艷亮相太空細數“胖五”十宗“最”

 

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通訊員 宿東 攝

 

最好看

 

和以往長征系列火箭相比,長征五號外形設計突出改變是整流罩採用了特別設計的馮卡門曲線外形,四個助推器頭部都採用了斜頭錐造型,這些設計不僅美觀,更是為減少空氣阻力,讓火箭獲得更大運載能力。

 

最靠譜

 

長征五號雖然採用全新技術,研製複雜程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型號的長征系列火箭,但它的設計可靠性卻是最高的。我國現役火箭設計可靠性最高的是0.97,而長征五號設計可靠性達到了0.98。為達到0.98的高可靠性,長征五號的核心控制儀器普遍採用了三取二的冗余技術。所謂三冗余,通俗地講就是有三個同樣的儀器互為備份。

 

最複雜

 

火箭研製是一個高風險事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不僅塊頭大,而且技術新,這意味著它比以往任何一個型號長征火箭都要複雜。以往長征火箭使用零部件最多幾萬個,而長征五號使用零部件達十幾萬個。它的設計量是以往火箭的3.5倍以上。為應對這個新挑戰,長征五號採用了全新全數字化三維設計方法,細到每一個螺釘的大小和位置都能一目了然。

 

最漫長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2006年國家正式批准立項研製,可謂十年磨一“箭”。如果再追溯到設計思路的提出,更是要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最自主

 

和以往火箭相比,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一枚全新研製的火箭,核心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全箭採用了247項核心關鍵新技術,新技術比例高。而國際上研製新型火箭,包括衛星飛船,採用新技術的比例一般不超過30%。

 

最先進

 

十年的研製,無數次試驗失敗和攻關,迎來的是中國火箭技術的巨大跨越。長征五號的研製不僅標誌著長征系列火箭的升級換代,而且帶動了整個研製平臺和産業鏈的更新。人民網文昌11月3日電(趙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