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學者專訪:兩岸要從孫中山理念中找共同元素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11-15 09:40:04 | 來源: 環球時報 |
今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紀念日。連日來,大陸、台灣、香港等多地舉行對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活動。在民進黨再度上臺的新形勢下,“台獨”勢力多年在島內推行“去中國化”史觀是否會愈演愈烈?孫中山在島內的認知度到底如何?紀念孫中山對於兩岸有何意義?帶著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孫文學校校長、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
環球時報:台灣的年輕人對孫中山的認知是什麼水準?
張亞中:歷史有時是比較吊詭的,當大陸在隆重紀念孫中山,或者説是在重視中國近現代史的時候,台灣卻因為“去中國化”的教育,年輕人對1949年以前的歷史已經失去了興趣。在民進黨的史觀裏,“中華民國”等於“台灣”,台灣的“前身”就是日據時期,所以對1912年到1949年這一段的歷史,人們就不太在乎了。台灣還是有少數人在紀念孫中山,但相比之前,是越來越少了。
環球時報:能否介紹一下孫文學校的情況?
張亞中:孫文學校是中國國民黨成立的一所學校,是大概一個月前在國民黨中常會上一致通過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弘揚孫中山的理念,要把孫中山當時的思想來與時俱進地配合兩岸局勢的需要,透過孫中山來認識兩岸的現狀,透過孫中山來看中華民族發展遇到的一些困境。這個學校裏很重要的領域就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和中華文化,所以,孫文學校將來會是中國國民黨內部泛藍思想的一個重要基地,有點像中國大陸的中央黨校。
運作方式上,我們會辦一些短期課程,會更多運用網絡,用靈活的方式來傳播孫中山理念。我希望能讓孫文學校和大陸的機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讓孫文學校在未來兩岸關係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在島內各個高校也會成立社團,讓年輕人可以對孫文學説、中國近現代史以及中華文化有比較深刻的了解,並強化中國認同。
環球時報:兩岸共同紀念孫中山誕辰有何意義?
張亞中:孫中山毫無疑問是兩岸對政治人物的最大公約數,如果説共識的話,兩岸對孫中山的共識甚至要比“九二共識”還鞏固。
我們要把孫中山的理念進行重新再思考,比如“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些都是兩岸可以共同探討的。在民族方面,大陸現在享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在這個問題上,兩岸是可以互相協助和幫忙的。民生方面,這些年大陸走得非常快,台灣就相對靜止,不過台灣的基礎不錯,所以民生主義上兩岸也可以好好合作。民權主義,兩岸同樣可以探討,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對兩岸來説是最好的,彼此可以互相交流和學習。所以,兩岸要從孫中山的理念中找尋共同的元素。我覺得大陸的“一帶一路”就有一個“濟弱扶貧、天下一家”的概念,我們可不可以透過“一帶一路”讓中華文化與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接軌,為人類作出貢獻?這也是孫中山畢生的信仰。
環球時報:在當前形勢下,您認為,兩岸之間還能增加互信嗎?
張亞中:我覺得互信是大家必須要做的,但是互信要有一些政治基礎,必須建立在對一些共同認知的表述方面,我們談的“九二共識”涉及三個問題,第一是一個中國原則,這個是在1992年雙方就已經有了共識的。第二是謀求國家統一,這在1992年也有共同認識。但第三個共識,兩岸就沒有了,比如説到底一個中國的內涵是什麼?
馬英九這八年以來主張是“只經不政”,這就像是個車子一樣,有兩個輪子,經濟的輪子走得非常快,但政治的輪子就好像被鎖住了,車子很容易不穩定。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反映出某些台灣人産生了一些憂慮:為什麼經濟這麼好,大陸還是要導彈對準我們,“外交”沒辦法解決?但對北京來説,兩岸政治敵意還沒有消除,不可能在軍事和外交上有所鬆動,而這又很容易被一些台灣人操縱成議題。
所以,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一定要深化“九二共識”,就是當年沒有處理的問題,比如一個中國的內涵和兩岸的關係史問題做出討論。在這一方面,國民黨的新政綱裏提到“深化九二共識”,即把沒有“同”的地方達成共識。簡單説來就是“要不要去解決兩岸的敵對狀態?”我認為,雙方要共同尊重對方的“治權”,“分治不分裂”就是雙方深化“九二共識”的內涵。 (環球時報報記者 范淩志)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