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議趨勢:中國可再生能源領跑世界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11-16 10:10:44 | 來源: 經濟日報 |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際能源署此前發佈的報告稱,2015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增量佔全球增量的40%。其中,風能新增裝機容量更是佔了全球新增容量的半壁江山。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究竟處於什麼階段?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可再生能源産業發展存在哪些瓶頸?近日,《經濟日報》邀請專家學者就此展開對話——
發展創下中國速度
談起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國際社會一片讚譽之聲。“十二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究竟處於什麼樣的階段和水準?
梁志鵬:“十二五”時期,我國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可再生能源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對於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起到了重要引領作用。
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製造産業大步向前。我國風電設備製造産業逐步完善,光伏發電製造體系形成較強國際競爭力。同時,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技術也取得長足發展。總之,“十二五”時期,我國在可再生能源市場應用、設備製造和技術進步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成就。
李俊峰: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和新增裝機容量已連續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2010年以來,我國風電實現總量和新增裝機量“兩個第一”;近兩年,我國光伏發電總量和新增量也均是第一,光伏産品更是佔到了世界産量的近80%。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産業發展帶動了技術進步。10年前,談到可再生能源時,不少人會擔心技術、裝備問題。如今,水電,風電和光電的裝備製造問題已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一批品牌企業也茁壯成長。與此同時,一大批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技術瓶頸得到突破。
張正陵:“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實現了快速發展,成為全球新能源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2012年,我國風電裝機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2015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超過德國。截至2016年9月,國家電網調度範圍內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已突破兩億千瓦,國家電網調度的27個省份中,14個省份新能源已經成為第二大電源。“十二五”期間,我國建成了4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成了3個超過500萬千瓦光伏基地。同時,新能源並網技術和運行水準不斷提高。我國編制修訂了近百個相關標準,並實現了新能源遠距離大規模輸電。
研究顯示,可再生能源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步發展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成本高,採用固定的標杆電價;第二階段是規模發展階段,新能源成本下降,相應電價也開始調整,政府補貼減少;進入第三階段,新能源將參與市場競價,政府補貼和扶持逐步退出。當前,我國仍處於第二個階段,部分發達國家已進入或正在進入第三個階段。
正面效應集中顯現
可再生能源的正面效應是綜合性的。當前,可再生能源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能源結構調整産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李俊峰:首先,可再生能源發展極大優化了我國的能源結構。從總量上來説,新增能源部分可靠可再生能源來滿足;從比例構成來説,我國非化石能源佔比已經超過10%,為實現“2020年達到15%、2030年達到20%”奠定了堅實基礎。其次,可再生能源發展為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減少了各種污染物排放。最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在國際氣候談判中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有利於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樹立。第三,可再生能源發展也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時,我國就把可再生能源産業作為重要方面。以就業為例,當前,可再生能源領域實現就業300多萬人,已超過了石油行業。
張正陵:説到能源結構調整與環境保護,可再生能源可謂功不可沒。2015年,在國家電網調度範圍內,風電、太陽能發電合計是2038億千瓦時,相當於北京市全年用電量的兩倍。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從“十一五”初的6.5%提高到了2015年的11.8%。另外,“十二五”期間,新能源累計發電量超過了7300億千瓦時,相當於替代標準煤2.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5.9億噸,減排二氧化硫1800萬噸,減排氮氧化物900萬噸,效果非常顯著。
梁志鵬:“十二五”時期,我國煤炭佔能源消費比重顯著下降,可再生能源貢獻很大,其貢獻率達到了40%。當前,我國不少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部分大城市遭遇了不可忽視的大氣污染問題。要啃下這一硬骨頭,根本之策還在於在終端能源消費中減少污染能源,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比如,河北雄縣已成功推廣了地熱供暖,變成一個無煙城,這一技術就很具有推廣價值。再比如“三北”地區,風電、太陽能資源充沛,完全可以實現清潔能源供暖。
資源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可再生能源究竟具備多大發展潛力?從全球能源變革來看,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將在本世紀末取代化石能源,我國將如何邁向這一時期?
張正陵:總體來看,我國可再生能源潛力不小。這個潛力,一個是市場潛力,一個是資源潛力。從資源潛力看,數據是相當令人振奮的。據測算,我國風電資源潛能僅在西部地區就有20億千瓦,全國太陽能發電潛能更是達到45億千瓦。從市場潛力看,剛剛發佈的國家“十三五”電力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風電將達2.1億千瓦以上,太陽能將達1.1億千瓦以上。到2030年,風電市場可以達到5億千瓦以上,太陽能更是可以達到6億千瓦。屆時,新能源定位跟現今相比就會發生本質變化,其將成為我國主導能源,或者稱主體能源。
梁志鵬: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一般分為三個時期。所謂第一個時期,是可再生能源技術能夠滿足能源供應可靠性要求,成本達到在考慮化石能源環境損害成本的條件下,能與化石能源發電利用成本相當;第二個時期,是可再生能源更大規模利用後,給能源體制、市場機制帶來深刻轉變;第三個時期,則是可再生能源全面替代化石能源。目前,這一發展路徑還是很清晰的。現在,關鍵是從第一時期過渡到第二時期,這一轉變如何實現。隨著可再生能源發展,能源體系組織方式、能源功能定位,都要做一些調整。
李俊峰:從全球能源變革來看,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在本世紀末取代化石能源,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任務。我國也提出,大幅度提高清潔電力比例,用清潔電力來代替化石傳統電力。中國現在已經開始部署能源轉型,2030年以前是逐步替代,2050年以後則可以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為本世紀末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奠定堅實基礎。目前可再生能源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這只是萬里長征剛走完第一步。今後,在能源變革的征程中,還需不斷的技術進步、産業擴張和國家政策支撐,從而不斷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競爭力。
能源體系亟待完善
在看到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其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要實現可再生能源最終替代化石能源這一長遠目標,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梁志鵬:可再生能源發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其一,要突破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技術瓶頸。當前,可再生能源之所以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相關技術不成熟。在經濟性而言,可再生能源成本要比化石能源更具有競爭力。其二,我國能源體系還不能完全容納可再生能源,因此,要進一步完善能源體系。以電力系統為例,現在的電力系統還不能高比例地容納可再生能源。因為在目前電力系統中,發電和用電匹配方面存在困難,亟需在整個電力系統方面實行優化升級。
李俊峰:除了技術進步和系統完善,還有一個關鍵問題,便是在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發展趨勢上,行業和市場的認識並未達成完全一致。未來,能源革命要取代化石能源,這個過程中會碰到形形色色的阻力。比如,煤炭産業、石油産業等等,這些産業最終將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在這一點上,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走在前頭的發達國家,已經釋放了明確的信號:2014年,美國第二大煤炭公司破産,2016年,美國第一大煤炭公司破産。但即便如此,有些傳統行業還是沒有認清這一趨勢。這一過程仍需時間。
在這一過程中,要讓化石能源在推動非化石能源發展中發揮作用。因此,有關部門正在討論推動能源轉型時,對控制化石能源消費作出明確安排。一是對化石能源實行用能確權試點和改革,二是煤炭去産能,三是實行電能替代,提高終端用能中電能比例,四是在電力體制改革中採用綠色調度和效率優先原則,安排綠色電力優先上網。
張正陵:國情不同,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與國外相較,也有很大不同。一方面,我國可再生能源的資源與市場呈逆向分佈。風電、光伏集中在我國西部,水電集中在西南,負荷中心則在東中部沿海地區。另一方面,電力系統可靈活調節的電源佔比非常小。“三北”地區抽水蓄能電站,加上燃氣機組佔比只有4%。要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與發展,首當其衝要面對在當前系統內,遠距離、大規模輸送新能源的挑戰。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把“優先消納新能源”變得更具可操作性。核心問題有兩個,一是現在發用電還在沿用計劃經濟模式,另一個是“省為實體、省間壁壘”沒有打破,給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高效利用帶來阻礙。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