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院拉美中心:習近平訪智利將把“中國熱”推向高潮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李明其):自2004年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設立以來,目前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的孔院數量已超過500所。孔子學院不僅為外國人提供了一個學習漢語的專業課堂,同時也成為了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中外人文交流的平臺,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化名片。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智利前夕,孔子學院拉美中心中外方負責人在接受我臺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習主席此訪進一步推動中拉人文領域交流,將拉美地區的“中國熱”推向高潮。

 

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由於中拉地理位置相隔遙遠,拉美在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推廣方面的起步較晚。但是隨著近年來中拉論壇和“1+3+6”中拉務實合作框架的設立,中拉雙邊整體合作不斷推進,拉美地區的孔子學院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孔子學院拉丁美洲中心副主任孫新堂介紹説:

 

“可以説,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是這兩年全球孔子學院發展最快的地區。這個最快一是體現在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數量上。20個國家,39所孔子學院,19所孔子課堂。再一個就是在孔子學院的註冊人數,學生的增長速度非常快。還有就是孔子學院在中華文化傳播的項目的品質和數量上都有非常大的提高。”

 

今年4月至10月間,孔院拉美中心共邀請了11位中國現代作家、詩人和劇作家赴阿根廷、智利、秘魯和墨西哥等國參加中外文學交流活動。其中,喻榮軍的話劇《烏合之眾》西語版被搬上了秘魯的舞臺,並連續上演30場。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訪問秘魯期間,該劇也在秘魯國家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成為當地的文化盛事。對此,孔院拉美中心主任羅伯特·拉封登認為,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中拉間的人文交流,同時也讓雙方對各自現代領域的文化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

 

“在拉美地區,以前中國作家的書籍鮮為人知。現在隨著中國作家訪問拉美、與當地作家進行文學交流活動後,他們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而拉美行也讓中國作家們受益頗多,因為他們很多人和我説,他們深受一些拉美著名作家的影響,例如伊莎貝爾·阿連德、胡裏奧·科塔薩爾和馬爾克斯等,但這些人都處於至少40多年前的時代了,他們的作品無法反映當今拉美現狀。所以這些活動非常好,它為拉美提供了一個了解現代中國的機會,不僅僅是過去的傳統、音樂、民俗等,也包括一些當今的東西。”

 

11月21日,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出席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中拉文化交流年閉幕式,標誌著這一持續數月的系列文化活動圓滿落幕。這場涉及拉美及加勒比近30個國家的年度文化盛事無疑在當地再次掀起一股“漢語熱”、“中國文化熱”, 不過隨著中拉合作的不斷深化,與此前相比,這股“中國熱”也逐漸産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孫新堂表示,以前拉美民眾一提起中華文化,大多想到的是中國功夫和中餐等,如今他們對於中國文化的需求在水準、層次和品質都有明顯提高。他認為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首先國家對拉丁美洲確實比較重視。拉美對於當代的中國文化了解還是太少,高層的推動尤其重要。中拉文化年是一種全方位的人文交流,效果確實是前所未有的。第二還是雙邊經貿關係的促進,因為這使得關注中國、了解中國、學習漢語的民眾基數大大增加。還有就是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將開啟對智利的國事訪問,智利也是習主席此次拉美行的最後一站。對此,拉封登表示,習主席此訪對於中智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將有助於增進民眾的相互了解,加強雙方多領域合作。

 

“我認為習近平主席來訪非常重要。我希望此訪能夠提升中國與智利的經貿關係,同時也希望能夠推動雙方文化領域的發展。毫無疑問,中國在拉美地區有很多投資,但我認為深化文化交流也同樣重要,我們應該加大在學術、科學、技術等領域的投入,增進雙方民眾間的相互了解。習近平主席訪問智利必然將鞏固兩國人民的友誼,加強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