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陸看台灣】台灣的魯肉飯和山東有關係嗎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12-13 10:51:5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台灣》
在台灣長大,對於一些台灣食物的怪名稱,就不會覺得什麼異樣。但是,到了大陸生活之後,再回頭來看,發現台灣的食物名稱還真是有意思。
例如台灣最有名的小吃,魯肉飯。這名字到底怎麼來的呢?什麼是魯肉?
事實上是這樣的:魯肉其實原來是“滷肉飯”,和山東一點關係都沒有。是台灣人寫錯了而己。滷肉是一種做法,新鮮五花肉洗乾淨,擦乾水分,切成小丁;然後中火燒熱後放入姜碎蒜碎爆香,再將五花肉丁放入鍋中,慢慢煸炒。接著鍋中加入醬油,八角,酒,冰糖,五香粉,胡椒粉,油蔥酥和適量溫水,作成五花肉丁汁,最後一起倒入砂鍋中慢慢鹵,2小時後,一鍋肉味飄香的滷肉汁就做好了。
雖然魯肉和山東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台灣的冬粉倒是和山東有關係。冬粉就是以綠豆粉做成的細條,在大陸稱之粉絲或細粉,而台灣的閩南語、客語則稱之冬粉。
很多人以為冬粉與冬天有關,但其實冬粉原來的名稱是東粉,也就是“山東粉”的簡稱。山東盛産粉絲,到了1914年建立龍口港,粉絲從此透過海運銷售海外,這是有名的“龍口粉絲”的由來。
講到冬粉,就不能不提冬菜,冬菜以白菜、蒜頭鹽漬曬乾而成,在台灣是常見調味用的腌菜,例如著名的冬菜鴨。冬菜也和山東有關。原來,山東盛産白菜,也用來做冬菜。山東省日照市特産的冬菜,因曾進貢北京給皇帝食用而稱之“京冬菜”,也寫作“京東菜”,這是“冬菜”、“東菜”通稱的例子。
還有一個台灣菜和山東有關的例子,那就是“烤方”。台灣的上海菜、江浙菜餐廳有一首很受歡迎的“烤方”,也就是把“東坡肉”切片、夾在面皮,做成像台灣小吃“刈包”的料理,跟“烤”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烤”也是一種誤讀,原來是“?(kào)”字才對,以前的人不會寫“?”,就用諧音的“烤”,以致引起誤解。“?”也是源自山東的料理方法,形容做飯的時候把讓食物充分吸收水分,除了“?方”,還有“?麩”、“蔥?鯽魚”、“蔥?排骨”等。由此可見,台灣果然很多山東老兵啊,除了東粉、東菜,還有大饅頭大包子……
像電影《搭錯車》裏,男主角就是一個賣山東大饅頭的老兵。在台灣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以前),常常可以看到賣饅頭包子的,大部分都是山東老兵,操著濃濃的山東腔。當然,現在都沒有了。
而且很奇怪的是,台灣雖然山東老兵多,但魯菜餐廳卻非常少,除了包子饅頭,就是在賣牛肉麵。事實上,連大陸都很少魯菜餐廳,我聽説是因為魯菜都是很家常的,在館子裏出現有點不給力。
就算如此,台灣還是有一家有名的餐廳“永寶餐廳”在賣山東燒雞,老闆嚴選3斤以下的肉雞,先以五香、八角等中藥浸泡,再以鹵炸等方式製作燒雞,待顧客點餐後再剁成塊,淋上特製的獨門醬汁,搭配大蒜、小黃瓜、香菜,耗工完成肉嫩多汁、酸甜開胃的山東燒雞。這道菜受到不少顧客熱愛,有人一吃30年。但是這道菜真的和山東有關嗎?山東的吃貨朋友去台灣時不妨可以吃吃看。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台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台灣》和《台灣的臺》。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