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明年經濟轉型新信號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12-19 11:45:47 | 來源: 新華網 |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提出“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完善政策措施,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堅定的要求,明確的安排,釋放出2017年中國經濟轉型的新信號。
“‘三去一降一補’仍是明年經濟核心和首位任務。”民生證券副總裁管清友認為,今年以五大任務作為抓手取得了突出成效,如PPI由負轉正結束了54個月的連續下降,企業利潤增長提速,部分行業的供求關係發生了積極變化等。但是也要看到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五大任務的完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會議提出,去産能方面,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併重組;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産能死灰複燃,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産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産能工作。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既要達到去産能的目的,又要避免過多行政干預,這兩方面是去産能當中的突出矛盾。下一步去産能不僅僅是鋼鐵和煤炭,還要擴圍到其他行業,但必須是用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
針對“一冷一熱”的去庫存,會議提出,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過多問題。楊偉民分析説,這要求做到四個結合,即把去庫存同促進一億農業人口市民化、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建立住房租賃市場等更好地結合起來。
去杠桿方面,會議要求,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
“就總杠桿率而言,去杠桿和降杠桿有所不同,短期內總杠桿率可能難以降下來;但去杠桿更是一種政策方向,必須堅定不移。”楊偉民説,現在一年要付利息會“吃掉”當年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的很大一部分。不解決好,支持新增GDP的資金比例會越來越小,最終導致資産負債表不斷惡化。
會議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透出轉型新動向。
“供給側改革要做減法更要做加法。”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説,與工業供給側改革不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在於提高供給品質,改革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等,一方面緩解因收儲價格高於市場出清價格所形成的高庫存壓力,另一方面加快土地流通,最終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魯政委表示,此次會議,必須深入理解供給側改革新內涵,要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擴大有效供給,著力提升整個供給體系品質,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以結構性改革突破供給側瓶頸,以穩定的宏觀政策化解需求側的潛在風險。(新華社電 記者姜琳)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太熱情了”——兩岸同胞感受相互情誼綿延不斷2025-10-16
- 彭麗媛出席全球婦女峰會配套活動“數智賦能婦女和女童成果展”2025-10-16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6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