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12-20 10:02:44 | 來源: 新華社 |
資料圖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産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並在更廣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記者19日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打造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引擎
“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是重大科技突破和新興社會需求二者的有機結合。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戰略性新興産業將突破傳統産業發展瓶頸,為中國提供彎道超車、在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的寶貴機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説。
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5%。2015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為8%左右。未來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
“戰略性新興産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方向,其發展事關全局和長遠。”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姜江説,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謀篇佈局,確保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支撐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新動力,引領産業邁向中高端和經濟社會高品質、可持續發展。
數字創意納入戰略性新興産業五大領域
在《“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中,明確要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
薛瀾説,“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的選擇與“十二五”一脈相承,在前期發展基礎上根據科技創新前沿發展情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整合創新為五大領域。其中,數字創意近年來有突破性發展,被納入“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領域。
“這五大領域表現出很好的發展態勢,選擇支持其發展更多是順勢而為。”姜江説,規劃結合大量産業新增長點更迭涌現、産業融合態勢明顯等趨勢,將“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産業涵蓋的“7大領域24個重點方向”合併增補為5大領域8大産業,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5個産值規模在10萬億元級別的新的支柱産業,將“壯大”作為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工作的核心要務。
以創新、包容、開放推動發展
規劃提出了完善管理方式、構建産業創新體系、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加強人才培養與激勵等6方面政策保障支持措施,並部署了21項重大工程。
薛瀾指出,創新、包容、開放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實現既定目標的關鍵因素。“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靈魂;建立更加包容性的政府監管規範模式,為新産業新技術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堅持開放理念,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技術資源推進發展。”
姜江説,21個重點工程作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抓手,通過政策落實和試點等帶動引領戰略性新興産業取得發展,推動我國形成全球産業發展新高地。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