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寫真:探索京劇新美學 台灣戲曲界求賢若渴
編輯: 霍亮 | 時間: 2016-12-29 16:55:19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清晨5點半,大部分台北人還在沉睡,位於內湖區的台灣戲曲學院京劇係練功房,悄然亮起了燈。12歲的鄺姵早已梳洗利索,和同學們一起練晨功,倒立、下腰、壓腿,毫不含糊。校長張瑞濱也起了個大早,來鼓勵孩子們。在他眼裏,明日之星就在其中。
來源:網絡資料圖
這所台灣唯一的公立傳統戲曲高等學府,即將在明年迎來建校60週年,學校籌劃推出許多慶祝演出。“京劇係有個非常優秀的女生,身段唱功俱佳,我們正想好好打造一番,卻被校外的京劇團挖走了!”張瑞濱頓足惋惜,語氣中卻也不乏驕傲,“那孩子是塊明星的料。我們的學生總是很搶手呢!”
“台灣的京劇人才真的供不應求啊!”談到“搶人”,“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眉頭不展地對記者説,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她致力於京劇劇本的文學化創作,把“看角兒、看流派”的傳統京劇,轉向通過劇情的隱喻去投射現代人的情感與生活。這讓傳統藝術在新的時代煥發生機,也贏得了兩岸許多年輕觀眾,被媒體譽為“京劇新美學”。
然而,好劇本更需要好演員。王安祈指出,由於台灣戲曲學院上一任校長不作為,有15年時間京劇係不斷萎縮,教出來的學生上不了臺、唱不了戲,劇團有好劇本也招不到新人。2010年,京劇名伶魏海敏、李寶春、吳興國忍無可忍,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撤換校長,重振京劇教育。
2011年,張瑞濱出任台灣戲曲學院校長。這位有著台北“國父紀念館”館長履歷的校長,深諳兩岸交流的重要性。在學校官網上的校務説明書裏可以看到,在“擴大推廣交流,促進兩岸合作”章節裏,從交流演出、兩岸師生培訓、聘請大陸師資來臺、兩岸學者研討,到與大陸戲曲院校締結姐妹校、聯合演齣劇目等,多達數十項。
王安祈認為,大陸京劇師資力量強大,基本功厚實,兩岸交流顯著提升了台灣學生的基本功,“去過的孩子們起碼知道了差距在哪,該往哪個方向努力”。一些有天份又肯下苦功的年輕人近一兩年開始嶄露頭角,亦成為各劇團爭搶的“香餑餑”。
11歲進入戲校,尚未畢業的大四學生孔玥慈就是這樣一個“香餑餑”。作為梅派青衣、京昆俱佳,她已經小有名氣,時常被不同的劇團“借走”演出,要同時準備不同的戲碼。
出於喜愛,李家德在大一時從歌仔戲轉學京劇。通過學校短期交換,他跟隨天津京劇院閻邦建老師學習,後來又自行再度前往學戲,共學了三齣張派武生經典劇目,進步顯著。老師的悉心指導,亦讓他念茲在茲。
在台灣戲曲學院,想學京劇的孩子在小學五年級時,經過考試進入學校一貫制12年教育體系。每年京劇係招收30人,總有近百人前來報名。經過層層考評,升至高中時,三分之一的學生會被淘汰,而大學畢業後進入京劇本行的也就十來個。
如今,台灣戲曲演出票房成績頗為亮眼。王安祈説,她對台灣京劇“缺人”的擔憂仍在,希望兩岸能夠進一步深入合作。大陸資源豐富,演員基本功紮實,而台灣在舞美設計和導演理念方面具有優勢,兩岸相得益彰,共創共演京劇新劇目已成為新趨勢,也為台灣年輕人的成長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在專門為觀光客演出的“台北戲棚”裏,選自《西遊記》的新編劇目《金錢豹》正在上演,講的是唐僧師徒打敗妖怪救出民女的故事,刀光劍影、筋斗高翻,令慕名而來的日本、韓國及歐美觀眾頻頻讚嘆鼓掌。
孔玥慈和李家德也出現在演出陣容中。李家德説,畢業後到大陸繼續深造京劇表演藝術是他的第一目標。“站在舞臺上,把自己在台下苦練的功底呈現給觀眾,並獲得他們的認可,讓我很有成就感,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
在籌備校慶的種種忙碌中,邀請大陸的姐妹戲校聯合巡演,打造兩岸戲曲學校聯盟,也已列入張瑞濱2017年的日程。他希望,兩岸能通過相互交流借鑒,傳承、創新,共同把傳統戲曲推向世界舞臺。(完)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