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微信之父”張小龍不再神秘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2-01 09:36:58 | 來源: 北京晨報 |
今年以前,也許很多人從沒想過,自己每天用來“殺時間”、記錄日常的微信,出自何人之手。張小龍于外界,正如微信的登錄畫面,只是一個孤獨而神秘的背影。
但是上周,張小龍終於在他自己締造的社交平臺上火了。知乎用戶鄧棵的一篇專欄《看完了張小龍的2359條飯否日記》,扒出了微信創始人張小龍的飯否賬號。此後,各路群眾自發創作的“張小龍語錄”在微信朋友圈掀起了一輪刷屏潮。“為了貼小龍語錄,自己的微信內容第一次超過了2000字的限制。”一位網友説。
人們發現,張小龍是詩人、是段子手,還熱愛批微博。“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如今多少花,都在風雨中。”“春花秋月有時了,冬蟲夏草無盡時。”
“距離就是,你發一條微博,這條微博要途經北上廣,進出九九八十一台路由器,中間還要被拆包解包合併包,被兩百個CPU進行過處理,再顯示在我的電腦上。而你明明坐在離我幾米的地方。”
“飯否上能看到很多真實的情緒外泄,不像微博都是圍觀別人的苦難和炫耀。”
不過,人們愛“語錄”,才不是因為歪詩和段子。在成王敗寇的傳統思維體系中,張小龍現在的每一次出場,必定自帶光環。2015年,匯豐銀行發佈報告稱,作為騰訊公司旗下手機通訊APP,微信市場價值估計高達8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44億元),幾乎是騰訊市值的一半。如今的微信已經是一個覆蓋了90%以上的智慧手機,月活超6億用戶的“神級”産品。創業者和産品經理們都渴望從“神諭”中取經或尋找機會。
早在今年1月,在微信即將迎來5歲生日的時候,沉默多年的張小龍發表了首次公開演講,微信未來的商業策略也成為其中備受關注的話題。無論刻意還是巧合,張小龍已經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了臺前。(劉映花)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