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珍寶9月"擺駕"首博 1890件文物首出宮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2-15 11:16:18 | 來源: 北京日報 |
北京日報訊(記者 劉冕)今年9月至2017年2月,故宮養心殿內1890件珍寶將首次出宮,“擺駕”首都博物館。
去年起,承載著清朝10位皇帝起居、“垂簾聽政”等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養心殿,啟動了百年來首次大修。預計到2020年,這座宮殿將再度開放。
養心殿坐落在紫禁城後部乾清宮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是清朝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這座宮殿分前後殿,中間以穿堂相連。西暖閣隔出了一間小屋,是鼎鼎大名的三希堂,乾隆皇帝在這裡賞寶;東暖閣是皇帝休息和每年行開筆式的地方,慈禧太后在暖閣垂簾聽政。
啟動修繕前,養心殿基本保持晚清時狀態,除了地毯、鋪蓋等是複製的,其餘擺設都是真品。由於一直是原狀陳列,很多文物從未入過庫房。
隨著養心殿閉門大修,陳設殿內的1890件文物,包括雍正御筆的“中正仁和”匾等木器、銅器和玉器等將移到首都博物館展出。展覽將選取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與陳設,按建築功能劃分,並借助場景復原、模型和多媒體等手段,再現養心殿蘊含的政治、歷史、文化與藝術。
其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養心殿曾經進行過一次日常維護。主要是更換了一些碎瓦和抱廈的雨水管,挖補了地面。當時,彩繪等並未被處理。
而這一次大修,養心殿將成為全國文物修繕界的新樣板。故宮計劃借助此項目,開闢文化遺産保護的新途徑,建立工匠招募、考核與培訓機制,建立官式古建築修復材料供應基地,制定材料性能標準,為挽救瀕臨消亡的古建築營造工藝、裝修工藝以及文物修復工藝作出貢獻。同時,古建築“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畫、裱糊的匠師培養機制計劃也同步啟動。
“古建築大修忌諱當年開工當年完工,很多事兒需要靠天干活兒。如果規定嚴格工期,有時候只能借助一些現代材料才能保證。”故宮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傳承人李永革直言,此次修繕是一種回歸,大修不受工期影響要求,完全順其自然,以滿足古建施工的合理週期。
另外,即便大修完成後,三希堂也不具備開放條件。故宮將通過數字化的體驗方式,再造面積僅8平方米的“三希堂”。觀眾可以效倣乾隆皇帝,“拿”起虛擬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賞玩。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