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著眼長遠調結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2-16 09:31:20 | 來源: 人民日報 |
內蒙古 資料圖
面對近年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煤炭産業的寒冬,內蒙古著力打破簡單“挖煤賣煤、挖土(稀土)賣土”的傳統産業格局,引導企業走資源轉化、增值、循環發展之路。
“將開採出來的黑色煤粉加工,能生産出外表如礦泉水般的柴油産品。”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裁舒歌平説。這是全球首條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生産裝置,2015年已生産70多萬噸成品油。據測算,在內蒙古每創造1萬元産值,若直接挖煤銷售,需要近90噸煤;變成電,需要約10噸煤;製成油,只需近6噸煤。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等煤炭深加工項目相繼在內蒙古落地,預計“十三五”末期,全區煤炭加工轉化率將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
與此同時,其他資源型産業也逐漸向終端産品延伸。目前,內蒙古生産的電解鋁、電石、甲醇、農畜産品等加工轉化率已經分別達到70%、60%、41%、58%,較2010年分別提高5%—30%。
“調結構,必須著眼長遠。”內蒙古自治區經信委負責人説,近年來,內蒙古出臺優惠政策,加大對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等新興産業的扶持力度。目前,手機部件、核電燃料、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業等産業已成為內蒙古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統計,2015年,內蒙古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5%,新興産業在內蒙古工業産值中的比重達到近10%,預計“十三五”末將達到20%左右。內蒙古還大力發展轎車、重型卡車、風電機、壓力容器等産業,加快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産業體系。
據了解,煤炭産業在內蒙古工業産值中的比重最高時近50%,目前已降到23%,預計“十三五”末將進一步降至15%以下。一系列調結構的重大舉措,正使內蒙古逐步擺脫産業結構“一煤獨大”的困局。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16日 01 版)本報呼和浩特2月15日電 (記者張騰揚)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