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已經達到50萬件 位居全球第一

第十四屆中國知識産權年會11日-12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數字時代的知識産權”。近年來,國家知識産權局按照有關部署,積極探索適應數字時代發展需要的知識産權制度,開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

  • 一是研究提出了構建數據知識産權制度“四個充分”的基本原則,即充分考慮數據安全、公共利益和個人隱私,充分把握數據的特有屬性和産權制度的客觀規律,充分尊重數據處理者的勞動和相關投入,充分發揮數據對産業數字化轉型和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作用。
  • 二是深入探索了數據知識産權保護的一系列關鍵問題。包括保護對象、保護主體、賦權方式、權益內容、運用模式等等。
  • 三是在全國17個省市開展了數據知識産權試點。截至今年6月,17個試點地方已累計受理數據知識産權登記申請近5.8萬件,頒發登記證書超過2.9萬件,累計融資增信超過100億元,為保護企業數據權益、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國家知識産權局正在根據這些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加快起草形成數據領域的知識産權保護基礎制度,更好助力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經過不懈努力,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已經達到50萬件,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速達23.1%,遠超全球平均增速。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的最大擁有國,佔比達60%。同時,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國際進出雙向繁榮、勢頭良好,其中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由2016年的2.1萬件增加到2024年的5.2萬件。來華申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的國外企業數量也穩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已有95個國家和地區在華擁有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有效發明專利,總量達到40.7萬件,佔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有效量的43.7%,這充分彰顯了國外企業對中國數字經濟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總臺央視記者 王婧 宋琎)

標簽:知識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