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內地建造業優勢互補 攜手合作空間大

香港和內地建造業優勢互補 攜手合作空間大

香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接受人民網專訪。(覃博雅、王子涵攝)

 

2015年11月,香港和內地兩地建築主管部門負責人、企業家共聚銀川,共商“一帶一路”發展理念下的城市發展之路。香港有百餘人參加,作為負責香港規劃、土地用途、市區更新、公共工程和文物保護等職能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是其中重要一員。

 

近日,陳茂波接受了本網記者的採訪。談起參加去年的銀川論壇,他爽朗地説,通過參加分享,彼此從經驗與知識上都有了很好的提升。

 

“一帶一路”建設兩地攜手合作空間大

 

陳茂波對香港的建築行業監管和品質有著相當的自信。他説,香港的建築公司投標,要先登記,也要分等級,要求建築公司的資金、技術、經驗需要達到一定條件,不符合資格無法登記,建築品質有一定保障。在施工管理方面,設計和監工使用一套班子,問責比較清晰,這與內地不同。總的來説,兩地有不同的挑戰,香港在監督和品質保證方面做的不錯。

 

他認為兩地建造業合作空間巨大,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和亞投行開業的大背景下。1月16日,亞投行正式開業,這是“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大事,也給香港也帶來了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基礎設施先行。陳茂波説,內地建造業的專業力量和人員比香港大,在國際競爭中佔有優勢。但香港與國外打交道比較早,更熟悉國際規則和標準。香港若與內地建築公司聯手,可以提高綜合競爭力。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既有機遇,也有風險。畢竟六十多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階段、宗教文化、法律背景不一樣。但香港是一個“超級聯繫人”,也是一個風險的管理人。在競爭時能把風險減到最低。

 

陳茂波説,內地有許多好標準,但國外不一定知道,香港可以做好推介。此次在銀川,我發現內地在某些領域標準更高、收費更低,但國外不了解。

 

他建議,在“一帶一路”與“亞投行”開業的背景下,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機遇很大,可以考慮構建一個絲路基建平臺。

 

儘管亞投行有1000億美元的資本,但仍不能滿足相關國家的需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籌資比較容易。香港可以從融資籌資角度出力。內地建築企業規模大,香港企業經驗較為豐富,兩地聯合,可以動用不同的力量,把項目做得更好。此外,有了這個平臺,可以加強高層次的協調,對兩地在外面挑選、承攬項目的風險管控方面,有更好的幫助。

 

陳茂波介紹他最近帶了一個香港建築服務公司團去緬甸。緬甸對外開放不久,基建需求龐大。如果與內地一起開拓市場,一定機遇無限。“我還去了一趟柬埔寨,同樣也有很好的機遇。緬甸和柬埔寨是我國周邊的兩個國家,有很多發展機遇。在其他地方,如果兩地結合起來,一起走出去應該成果會更多。”

 

香港人多地少不堵車 城市規劃有“訣竅”

 

香港的城市規劃很有特點。眾多週知,香港只有1100平方公里,卻承載了720萬人口。按美國智庫的統計,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中香港排第三,但很多人會發現香港不是很擁擠。

 

這是為什麼?作為主管城市規劃的局長,陳茂波有自己的心得,並向記者詳解了香港規劃的“秘密”。

 

陳茂波説,香港人口多,但住宅用地不到25%,不擁堵的秘密就在於採取高密度和混合發展策略。

 

混合發展指的是,在一片區域內既有生活的地方,也有工作的地方和餐飲零售的地方,用車的機會比較少,比較低碳。此外以公共運輸、公交作為主要的規劃考慮,讓大部分人不需要開車。

 

陳茂波説,現在大家關注氣候變化,講究低碳、智慧城市,我們這種集中的發展方式,用地效率比較高,比較方便和低碳。我們香港有40%是郊野公園,週末去郊野走一走,很方便,休閒空間比較多。

 

我們還推進鐵路覆蓋。當前,香港43%的人口住在鐵路站範圍500米以內,75%的商業用房分佈在鐵路站範圍500米以內。從現在到2030年,香港規劃是75%的人口住在鐵路站範圍500米以內,85%的就業機會分佈在鐵路站範圍500米以內,這樣就很方便了。

 

陳茂波説,鐵路與物業發展相結合的方式也給香港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收入。鐵路發展投資巨大,政府不一定可以支撐。但我們在規劃中,在鐵路旁規劃住宅與商業用地,做到了市民喜歡,商業地産也熱賣,而且政府也不需要投資太多。“房産收入已經可以補貼鐵路。香港鐵路公司已經上市,總市值2000億以上,特區政府佔股70%。換句話講,規劃做得好,不用花太多的錢,住宅商業便可同步發展,還有一個賺錢的公司,何樂而不為呢?” 陳茂波微笑著説。(曾偉 付龍 陳瑤 王子涵 覃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