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文物“孫中山花盆”武漢修復成功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2-24 11:33:1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社武漢2月23日電 (記者 曹旭峰)2月23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藏國家一級文物“孫中山花盆”,在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修復成功。
“孫中山花盆”造型呈八角腰鼓形,扁寬圈足,通高23釐米、口徑與底徑皆18.5釐米,腹徑14釐米。其背面主題圖案為竹林髙士圖,一側繪有粉彩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呈交叉狀;另一側有銘文“潯陽豫昌改良監造”。據悉,“孫中山花盆”為孫中山的摯友彭漢遺代表武漢民眾所贈送。
據考證,1912年4月9日至4月12日,孫中山對武漢進行了一次重要訪問。他在出席武漢商會等十五個團體組成的歡迎大會上,提出了蒐羅人才、改編軍隊、厘定餉章,振興利源等政策新主張,同時對武漢地區的兵工、商場、女學建設等表示了極大關注。
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文物研究專家朱軍介紹,贈送“孫中山花盆”的彭漢遺為湖北廣濟(今武穴市)人,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並參加武昌起義,後當選為政府參議院參議員。1913年,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1937年病故。
湖北文物修復專家、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奇副研究員介紹,“孫中山花盆”的一隻耳曾經嚴重缺失。由於花盆的兩隻耳對稱呈反向結構,故不能採用常規的方法修復,而採用徒手扭麻花的方式進行填充塑形再經打磨、上釉、描金、做舊等工序完成,達到“還原工藝,修舊如舊”的效果。
李奇認為,從科技角度來看,“孫中山花盆”胎、釉、顏料及燒窯技術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代表了當時中國陶瓷的最高水準;同時,該盆對研究孫中山先生訪問武漢這一段歷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完)
新聞推薦
- 中美雙方將在西班牙會談 討論美單邊關稅措施、TikTok等問題2025-09-12
- 外交部:“台獨”是死路一條2025-09-12
- 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在瀋陽舉行2025-09-12
- 國際銳評丨菲方所謂“抗議”恰恰證明中方對黃岩島生態保護合理合法2025-09-12
- 國際銳評丨投資未來!外資説要在中國做“長跑者”2025-09-12
- 2025“遼臺視界 鏡啟未來”兩岸媒體青年交流座談會在瀋陽舉行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