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直面“機器換人”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2-03 09:32:44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圖為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的打磨機器手。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攝
剛剛進入2016年,廣東省東莞市政府發佈的1號文件就關注了“大力發展機器人智慧裝備産業”。按照計劃,到2018年年底,東莞市八成工業企業將實現“機器換人”;到2020年,將達到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超過120台。
事實上,在全國不少地方,“機器換人”已成趨勢。這會帶來什麼影響?對中國製造是好是壞?
● 企業擁抱“機器人”
在許多地方,機器人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江蘇昆山,富士康工廠自2010年以來大量投入自動化智慧生産線。有統計顯示,在2013年至2015年間,其工人數量減少近一半;在廣州、武漢的美的工廠,美的家用空調用工人數已經從2011年的5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2.8萬人,未來將只保留三成工人。
事實上,這股潮流從幾年前就開始了。《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提出,3年內廣東將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計劃。2014年,東莞出臺多項措施推動機器換人和智慧裝備産業發展。而早在2012年,浙江省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機器換人”。
不少地方政府投入財政資金支持這一轉型過程。在浙江一些地方,專項補助最高可達投入額的12%;在廣東佛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以4種方式幫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在廣東東莞,自2014年起連續3年,每年投入2億元專項資金。
● 機器不會弱化人
機器換人,會弱化人的作用嗎?會讓人失業嗎?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機器人可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更有標準化、精細化、效率高等優點,為東莞製造提供新的優勢,提高産品競爭力。”廣東省人大代表周廣榮説,廣東製造一方面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面臨技術品質上的發展緩慢。從這兩方面講,“機器人”都對製造業有顯著提升。
而在東莞,該市針對1年多來申報“機器換人”的1200個企業項目分析後發現,有75%的企業工人就業是持平或者增長的,減少的佔20%左右,對工人就業並沒有特別大的危害,甚至個別企業工人數量還有所增加。正如該市人力資源局副局長寧康所言,近幾年東莞勞動力實際上是在逐步減少,招工難和招工貴的現象在東莞也一直存在。
“整個勞動力正在發生結構變化”。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機械處處長王建宇認為,機器換人會減少對簡單勞動的需求,但同時,機器人操作、維護、設計、生産等崗位則擴大了勞動力需求。
● 推動製造業變革
從“人”到“機器”,對製造業帶來的變革顯而易見。
以東莞為例,該市副市長賀宇介紹説,自2014年9月東莞在全國率先啟動“機器換人”計劃開始,到去年底,東莞企業申報“機器換人”項目總數達到1262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預計可以減少用工7.1萬人,單位産品成本下降10%,勞動效率平均提高60%。
“目前中國的機器人數量還是太少”。賀宇介紹説,目前世界上使用機器人的平均水準是每萬名工人使用機器人60台,韓國則達到每萬名工人使用機器人400多臺,“中國目前的水準是30—40台,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值得擔憂的是,目前在國內工廠車間進行智慧自動化作業的工業機器人大多來自德國、日本等國的企業。對此,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司副司長安筱鵬認為,當務之急是在短時間內,儘快培育出能夠超越跨國公司的國內頂尖企業。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機器換人”成為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産業優勢的重要抓手。“過去主要依靠人力、資本、土地和環境投入等要素驅動,今後我們要轉向創新要驅動力。”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這樣表示。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於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佈《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4年落地71項創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台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