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顧客淩晨排隊理髮 老北京很多習俗和龍有關

龍抬頭顧客淩晨排隊理髮 老北京很多習俗和龍有關

昨日,王府井四聯美發廳,市民正在理髮。當天,農曆二月二,有地方習俗在這天理髮會有好運。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二月二,龍抬頭。”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京城不少理髮館會生意火爆。昨天淩晨4點40分,就有顧客趕到王府井的老字號理髮店“四聯美發”門口排隊。除了有店面的理髮館人氣火爆,街頭巷尾的退休老手藝人理髮攤位,也迎來不少顧客。

 

顧客三點半起床趕往理髮店排隊

 

“正月不剃頭”這個觀念仍保留在一些市民心中,並習慣出了正月再剃頭。老字號“四聯”,也早已提前在門面兒挂起了印有“龍抬頭”字樣的紅色展板。

 

昨日淩晨3點30分,來自通州的張先生便起床,簡單收拾後驅車來到“四聯美發店”,為自己和朋友各排了一個號,期望能排在首位,圖個好彩頭。

 

淩晨5點,店內開了門,已在門外候了多時的三名顧客進店取暖。

 

6點30分,師傅們陸續趕來。排在首位的張先生要等待熟悉的理髮師換衣服,來自大興的郭先生,則到了已經準備完畢的一位師傅處開始理髮。

 

“堅持了十多年了,就來這兒。”郭先生稱,幾乎每年二月初二,自己都會來“四聯”,排在前幾個剃頭,“來得早了,早早剃完就能回去,晚了排隊時間就沒準了。”

 

上午7點,店內已有二十多名顧客排隊等候,二十多名理髮師傅也全部到崗工作。過了九點,沙發上已經坐滿了人,“男活兒”居多。

 

店內提前列印500排隊號牌

 

店員口中的“男活兒”,是指男士理髮。共四層的“四聯美發店”內,昨天最火爆的就數二樓的“男部”,中老年人、年輕人都不少。

 

作為老字號理髮店,這裡已有60年的歷史,基本的洗剪吹下來,花費60元左右,老北京人經常光顧。剃頭、刮臉、刮光頭……這些老字號理髮店必備的手藝,在這裡依舊吃香。

 

“半夜三點就睡不著了,想著要早起,怕誤事兒。”店裏一位女師傅稱。

 

“我五點多就起床了,倒了兩趟地鐵過來,車廂都是空的。”6點半就到店裏的劉師傅,曾接了老父親的班,在這裡傳承手藝。這位已在店內工作了35年的老師傅,也絲毫不敢怠慢,早上第一個到了店。

 

四聯美發店董事長吳秀敏介紹,店內提前了2小時迎賓,棉織品也比平時增加了3000多套,並列印了500個排隊用的號牌。

 

“今天要求員工全員上崗,吃飯時間也不能空椅子,必須有人上崗輪換。”吳秀敏稱,店內也營業至晚上9點才收班。另外,昨天店內還為排隊前20名的顧客準備了洗、護髮用品作為禮物。

 

87歲老人坐輪椅找街邊老手藝人剃頭

 

除了在老字號店中排隊等候理髮,昨日上午9時許,左安門環島東南角處有5位身穿白大褂的老師傅為附近居民剪髮剃頭。街邊插著一塊小紙板“退休專業理髮”,上面顯示理髮只需5元,剃頭、刮臉、毛寸等項目5-8元不等。優廉的價格吸引了不少附近居住的居民前來排隊等候理髮。

 

“我們都是自發過來的,幾十年了就幹這個。9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就在街邊給人理髮,那會兒才收幾毛錢。”有著26年理髮經驗的高師傅已經是左安門環島下的“常駐”老師傅,用來裝剃刀等用具的布袋在一旁樹枝上挂著,自帶小板凳橫擺,高師傅穿著自己買的白大褂、戴著口罩,就開始為等候著的顧客理髮。好技術帶來的回頭客是高師傅等人常駐於此的根本。

 

除了下了夜班騎著自行車來的市民,剛從菜場拎著排骨的大爺,等著理髮的人中還有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腿腳並不便利的他坐著電動輪椅趕來理髮。“基本上一個月來一次,就找這個師傅,信得過。”87歲的老人也想在農曆二月二這天“剃龍頭”,趕個好彩頭。

 

■ 連結

 

二月二相關民俗

 

二月二,又被稱為春龍節。為什麼呢?“二月二”通常在驚蟄之後的幾天。“驚蟄”,按傳統説法,指的是“龍動”。龍在寒冷的冬季,一直在地下蟄伏,大地回春,一聲春雷,把蟄伏中的龍給驚醒了。所以這一天,老北京的很多習俗和龍有關。

 

【吃“龍食”】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龍抬頭”的正日子得沾點“龍氣兒”。要吃“龍頭”、“龍膽”、“龍鱗”、“龍須”。

 

“龍鱗”是春餅,“龍頭”是豬臉,“龍須”就是麵條。“龍膽”其實就是油炸糕。是由黍米麵、糯米麵等原料經過“燙面”後再烹制,講究火候和技巧。

 

【敲財】

 

為了求吉利,民間還有“敲財”習俗。農曆二月初二晚上,孩子們會用準備好的小木棍敲打門框,同時嘴裏唸唸有詞“二月二,敲門枕,金子銀子往家滾;二月二,敲門框,金子銀子往家扛”。

 

【引龍回】

 

“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也期盼“龍抬頭”出來鎮住毒害蟲。所以,有的地方過春龍節,有“引龍回”的習俗。在炕頭、水缸等地方,用灰灑在地面上,一直綿延到屋子外邊來,防止百蟲侵害。

 

新京報記者 王佳慧 李相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