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佳委員:“本土主義”口號不過是情緒發泄工具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3-14 10:36:52 | 來源: 新華網 |
“在政治鬥爭中,‘本土主義’的主張的確對部分年輕人産生了吸引力,但説到底不過是情緒發泄的工具。”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説。
正在此間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劉兆佳委員,1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就海內外輿論關心的港人心態、香港與內地關係等問題坦率作答。
劉兆佳認為,所謂的“本土主義”把香港與內地、與中央政府對立起來,通過各種手段減少香港與內地的交往,最終謀求將香港變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有人利用這一主張,吸引社會上對現狀不滿的年輕人搞事”。
他説,香港是商業社會,民眾思維方式以理性務實為主。市民大眾很明白,所謂“本土派”意在將原本屬於香港社會內部的矛盾,轉嫁到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上,進而把矛頭直指中央。這種只有極少數港人認同的“港獨”思想,是得不到多數市民支持的。
劉兆佳同時指出,回歸以來,由於香港和內地的政治制度、文化觀念、生活方式有所不同,兩地民眾在交往過程中出現矛盾、産生摩擦是難免的。加之內地經濟飛速發展、香港重要性相對下降,港人優越感趨弱,開始産生焦慮和抗拒心態。
他認為,這種部分港人暫時性的負面心態,不會阻礙兩地關係日漸密切的客觀趨勢。一方面,世界經濟重心越來越移向東亞,香港要與國家齊心發展,才能在持續低迷的經濟大環境中謀得立足之地;另一方面,“一國兩制”制度安排之下,兩地經濟社會融合持續深化,也是不爭的事實。“關鍵是要找到融洽相處之道,雙方逐漸互相適應,理性務實處理摩擦”。
答問中,劉兆佳也對期望用暴力改變社會的年輕人表示出擔憂。他説,香港確實面臨很多問題,要靠發展來逐步改善和解決。然而,眼下有些年輕人以為採取激進、暴力的手段,就能夠立竿見影,“這是沒有歷史觀的表現”。
“當他們踩到公共意識的‘紅線’,遭到大多數市民反對,才會慢慢了解激進手段是行不通的,表達訴求還是要在社會制度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劉兆佳説。
激進“本土派”正月初一在旺角發動的襲警暴亂事件,是本屆兩會上港區代表委員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劉兆佳受訪亦不例外。他所在的全國港澳研究會曾在事發後舉行座談會譴責暴行,並有會員表示,暴力行徑一再升級與“佔中”過後法律判決過輕不無關聯,卻被香港某些報章撰文批評“干擾司法獨立”。
對此,劉兆佳回應表示,他不太明白法官判決的標準何在,“明明看到有些比街頭暴力程度更輕的罪行,法院的判決反而更重些,作為普通市民也會心生不解”。
他認為,輕判令人覺得違反法治不必付出多少代價,這是在誤導香港社會尤其是年輕人。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對激進暴力的違法行為量刑重一些,“對遏制暴力、保障社會穩定有好處,對司法機關維持威信也有好處”。(記者趙博)
新聞推薦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
- 活力2025:兩岸經濟交流繪新卷,融合發展踏新程2025-01-24
- 氛圍感拉滿 這些“年味兒”新體驗已是next level2025-01-24
- 記者手記:特朗普2.0——一段“顛簸”之旅開啟2025-01-24
- 亞冬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公佈 谷愛淩、徐夢桃等在列2025-01-24
- 達沃斯論壇與會人士看好中國經濟前景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