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省長:爭取在海南設立國家級新區、自貿區

海南省省長:爭取在海南設立國家級新區、自貿區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部長訪談錄】海南省省長劉賜貴:

 

爭取在海南設立國家級新區、自貿區

 

海南省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其所具備的自然條件和政策優勢一直以來都是其他省份難以複製的。該如何將這塊金字招牌做大做強?今年全國兩會現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了海南省省長劉賜貴,看已履職海南一年有餘的劉賜貴如何繪製“十三五”海南省的藍圖。

 

決勝“十三五”

 

在此前召開的海南省兩會上,劉賜貴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用數據對海南省過去5年的發展成就做了總結。

 

5年中,海南省地區生産總值、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5%、8.4%,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1.6%、14.3%。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6%,佔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7.1個百分點,接待遊客總人數、旅遊總收入分別比2010年增長73.6%、110.9%。

 

劉賜貴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未來5年,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海南“十三五”時期的目標很明確,即“三大目標”與“三大願景”,“三大目標”中第一個目標是和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目標是基本建成國際旅遊島;第三個目標是建設美麗海南。“三大願景”則是建設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遊客的度假天堂。

 

劉賜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海南省在“十三五”期間確立的“三大目標”與“三大願景”,是基於海南省有“三大優勢”,作為全國唯一的熱帶省份,海南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也是全國唯一的國際旅遊島。

 

其中,生態建省一直是海南省重要的戰略部署,劉賜貴表示,“我們始終堅持做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道路。”

 

經濟特區則是中央在改革開放的總體佈局中賦予海南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對此,劉賜貴提出,要繼續發揚經濟特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擦亮特區品牌,凸顯特區特色,銳意改革,勇於創新,繼續不斷放大政策效應和釋放改革開放紅利,在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拓展更加開放的發展局面上走在全國前列。

 

而建設國際旅遊島是海南的最大機遇和最強比較優勢,劉賜貴告訴記者,今後要以國際旅遊島建設為總抓手,用好用足用活國際旅遊島特殊政策,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發揮優勢融入“一帶一路”戰略

 

“下一個5年,堅持加快開放型經濟深度發展,成為海南省融入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關鍵。抓住戰略機遇,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發展重點,向海洋要品質、要效益、要增長,是海南省開動‘藍色引擎’向海洋強省轉變的新動力。”海南省的政府工作報告著重對海南省如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進行了闡述。

 

劉賜貴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十三五”時期,海南省將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有關國家和地區港口、航空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臨港經濟區、臨空經濟區建設,致力將海南打造成“一帶一路”國際交流合作大平臺、海洋發展合作示範區、中國(海南)—東盟優勢産業合作示範區。

 

劉賜貴表示,海南省在下一個5年將開展跨境經濟技術合作,拓展與泛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和港澳臺等區域合作。依託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等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全方位開展對外經貿文化交流及高層次外交外事活動。積極爭取設立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海南對外開放新高地。

 

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海南省從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的轉變注入了新動力,提供了新機遇。

 

“未來5年,海南省將有序推進三沙旅遊,保持西沙郵輪旅遊常態化,積極推進開通環南海郵輪旅遊航線。有序發展海洋油氣産業。扶持發展海洋運輸、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等海洋新興産業,促進臨港産業加速發展。”劉賜貴告訴記者。

 

實施十大精準脫貧舉措

 

和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是海南省在“十三五”期間的第一個目標,海南在脫貧攻堅工作方面有自己的套路: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

 

劉賜貴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海南省今後將根據中央統一部署,重點實施特色産業脫貧、鄉村旅遊脫貧、電子商務脫貧、勞務輸出脫貧、教育和文化建設脫貧、衛生健康脫貧、科技和人才引領脫貧、基礎設施建設脫貧、生態移民和生態補償脫貧、社會保障兜底脫貧等十大精準脫貧舉措。

 

讓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顯然跟“三農”工作息息相關。劉賜貴表示,海南省將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三農”工作,全力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到戶工作,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開展耕地、林地佔補平衡改革試點,支持文昌開展農村集體經營建設用地入市試點。(《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王紅茹 韓巧|兩會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