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示範區—— 自貿“春風”起 花香飄兩岸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3-16 10:19:43 | 來源: 人民日報 |
廈門港東渡港區。鄭曉東攝
廈門三月春意濃,風起白鷺島,花香飄兩岸。一片43.78平方公里的新區正以扶搖直上之勢,成為改革的熱土。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正式掛牌起航,廈門由此正式跨入自貿新時代,由此激活一池春水。在這裡,改革的腳步與時間賽跑,創新的落地與時代共振。“兩岸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多重優勢,改革紅利的“溢出效應”,營商環境的“國際范”,投資貿易的便利化,新興業態的集聚化,讓廈門自貿片區,不到一年,喜報頻傳,交上“高分”答卷,掛牌起截至2016年2月底,累計新增企業9228家,註冊資本1364億元。2015年片區服務業、工業、進出口額、集裝箱吞吐量等主要經濟指標迅猛增長,成為名副其實的廈門經濟“新引擎”。
創新新高地
首創範本全國推廣
在湖裏機場片區,部分商務樓宇已接近“滿員”,一大批跨境電子商務、融資租賃等新興行業正搶灘入駐;國際郵輪母港片區愈發活力四射,人流、物流、商流在此匯聚……
“過去通過海外代購或者電商平臺購買奶粉,品質沒有保障,時間更得不到保證,現在可以直接買到需要的奶粉。”廈門海滄區的市民武先生説。在夏商風信子進口商品直購中心,消費者可以享受全球同步的跨境商品直購體驗,這裡也是全國自貿試驗區單體面積最大的直銷中心。自貿區成立以來,廈門市把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作為一項惠民舉措,出臺促進措施辦法,試行進口貨物“集中申報、分段擔保”模式,給企業開“綠燈”,讓民眾享福利。如今,廈門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世界各地的食品、化粧品、服裝服飾、數碼電器等。
自貿試驗區是改革創新的新高地。“一照一碼”在全國複製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被評為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獲國臺辦授牌“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廈門片區出臺了90個創新制度和政策舉措,其中全國首創22項,不斷探索出一批具有廈門特色的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經驗,加快打造制度創新的新高地。
一路“綠燈”,創新審批。廈門首創商事登記“一照一碼”,樹立全國“一照一碼”典型範本。實行企業註冊“全程電子化”,實現一網流轉,一表申報,一趟取照,立等可取。率先推行“多規合一”城市治理體系,形成一張圖紙、一個平臺、一張表格、一套機制的“四個一”工作機制。
搶“先”一步,政務高效。廈門建立“一口受理、部門分辦、統一齣件”“一站式”服務機制,實現審批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業務協同和全程網上審批;率先全國推行國地稅一窗聯辦,稅控發票網上申領、“手機領票”等服務舉措,促進納稅便利化;創新試點實施“四合一”服務,時間壓縮3/4。建立“降成本、優環境”工作機制,率先試行免除集裝箱查驗服務費。
環境“國際范”
一流標準機制護航
廈門市委、市政府做強做大頂層設計,科學謀劃,結合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對照國際一流城市標準,圍繞市場寬鬆有序、政府高效透明、社會多元包容、開放便利可控、法治完善成熟、要素匯聚高效、設施完善便捷的目標,提出了七大任務、30項具體措施。
降成本優環境,讓企業“輕裝上陣”。廈門市全面梳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涉企基金,逐項清理不合理、標準偏高涉企收費和事項,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企業、區域經濟競爭力,出臺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並率先試行免除集裝箱查驗服務費,截至2016年1月底,免除7538箱、補貼410萬元。
線上線下服務,多部門聯動保障。廈門市率先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連結建立“一點接入、多部門聯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法律服務與司法保障體系。率先構建與國際接軌、市場化運作的糾紛仲裁與協調等法治化機制,積極服務保障自貿區的改革開放和制度創新;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成立國際商事仲裁院、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成立自貿試驗區法庭、自貿試驗區檢察室,創新設立涉臺涉企人民調解委員會。
“信用廈門”,給知識産權安上“防盜門”。廈門市率先建立廈門自貿片區經濟活動知識産權評議制度,成立廈門自貿片區知識産權智庫;率先出臺廈門自貿片區知識産權評議辦法;全國首創第三方信用評級,建立健全商事主體信息公示共享制度、信用承諾制度、信用聯合懲戒制度和社會共治制度等全國首創改革措施;廈門市社會信用信息在線上報工作平臺上線運行,推動公安部自然人身份認證系統在市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廈門”網站的應用,成為全國第二個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人行徵信系統可並行查詢的地區。
投資快車道
精準扶持快步發展
要想投資見效快,“用戶體驗”是關鍵。以湖裏區為例,廈門市首創“互聯網+招商”的服務模式,開闢湖裏商務信息手機APP, 打造面向海內外投資者、廣大群眾的一站式信息服務超市。“從園區的規劃、建設、註冊、招商……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服務。”雲創智谷相關負責人蔡藝輝説,湖裏相關部門與街道開展上門服務、宣講最新政策、第一時間解決困難。該園區自今年7月啟動招商以來,入駐企業已達到130多家。
開出清單,指路投資。廈門自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的管理模式以來,外商投資辦理時間由3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工作日。自2015年4月21日掛牌起至12月底,廈門片區共有439家外資企業享受負面清單改革的成果,合同利用資本155.45億元,同比增長14.92倍。此舉為投資者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準入指南,也大大增強了外資政策的透明度。
企業減負,政府簡政。廈門率先實行“一照一碼”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截止到2016年2月,廈門片區新設“一照一碼”企業7416戶,超過福建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總數的50%,並有3722戶企業換領新的“一照一碼”營業執照。企業提交的材料由實施前的5套35份縮減為1套12份,辦理時間由實施前的15個工作日縮減為1個工作日。政府職能也從“三證三號”到“三證合一”,再到“一照一碼”,深入推進了簡政放權。
“臺企快車”,優勢凸顯。廈門片區充分融合先行先試、産業輻射帶動、突出對臺經貿交流等政策優勢,廈門片區管委會與台灣安侯建業簽署合作備忘錄,開通“臺企快車”服務,為臺企入駐廈門片區代為辦理入區諮詢、代辦商事登記及地址託管等事項,吸引台資企業落戶廈門片區,分享自貿試驗區政策紅利,實現 “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已通過該中心設立台資企業25家,在談項目63個。
政策扶起來,企業走出去。廈門片區建立企業“走出去”政策促進體系,發揮政策導向和自貿試驗區功能優勢,鼓勵實力企業赴境外投資,加大對境外投資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提升對外經濟合作的總量和品質;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設立廈門市“海絲”投資基金和境外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産業子基金等,支持企業“走出去”;建立由政府部門、商協會、金融機構、仲介機構、涉外機構等功能板塊構成境外投資“一站式”服務平臺,採取線上線下同步方式,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投資管理、商務諮詢、政策引導、金融支持、法律輔導、財稅服務、風險評估等信息服務。
貿易做橋梁
服務兩岸親如一家
2015年11月廈門海關赴臺開展關務交流合作與參訪,取得了兩岸基層海關第一次在ECFA兩岸海關合作小組框架下開展關務參訪、第一次正式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第一次正式探索推進具體海關業務“三互”合作的重大成果。今年2月,廈門海關和台灣關務署“高雄關”首次對兩岸貨物進行“監管互認”,實現兩岸貨物“監管互認”常態化,更好服務兩岸經貿往來。
對標國際,一站服務。企業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完成通關業務、港航物流業務、商貿金融服務及綜合業務查詢等辦理,實現“一個窗口、一個平臺、一次申報、一次辦結”,該模式被商務部評為2015年自貿試驗區8個最佳實踐案例之一。通過向所有報關企業開放QP系統資源和開放報關單號碼資源等系統設置,取消了部分數據傳輸處理服務費、客戶端維護費等收費項目,2015年為企業減負約1510萬元。
監管首創,減負而行。廈門市全國首創建立關檢“一站式”查驗模式,為企業節約重復裝卸費用550多萬元;全國首創“進境應稅個人郵遞物品在線申報”,舉措可縮短單票郵件的通關時間,審核時間僅需10秒,大幅節省70%的人力資源;全國首創“區域外飛機維修一體化監管”模式;全國首創“保稅料件交易”,採用“保稅交付”或“徵稅交付”的方式交付給區外企業使用;全國首創“保稅展示交易內銷貨物電子化分段擔保”,截至1月15日,通過電子化分段擔保共為企業辦理退還稅款12.69萬元人民幣。
服務兩岸,廈門先行。廈門充分利用台北—金門以及金門—廈門航次,實現兩岸快遞貨物一週“三進兩齣”的高密度航次,加強對快件企業的吸引力;2015年8月16日,中歐(廈蓉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正式開通,中亞國際貨運班列同步開通,這已成為廈門片區實現“海絲”與“陸絲”的無縫對接,拓展區域合作空間和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橋梁”;對台灣輸大陸食品實施“源頭管理、口岸驗放”,廈門連續8年成為大陸進口台灣水果最多的口岸,佔大陸8成,已成為大陸進口台灣水果的集散地; 2015年,共有2批12部台灣車輛搭乘“中遠之星”從廈門國際郵輪中心順利入境,保障旅客檢疫與車輛查驗“無障礙、零等待”,服務兩岸交流。
(人民日報記者 趙兵)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