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是最務實的選擇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3-17 10:29:22 | 來源: 人民日報 |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就兩岸關係發展發表講話,使“九二共識”再次成為兩岸高頻詞,人們再次將目光聚焦於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態度上。坦白地説,民進黨以“維持現狀”為核心的兩岸政策,雖然在台灣“二合一”選舉中矇混過關,但是,要真正落實到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九二共識”才是最務實的選擇。
如果民進黨要維持兩岸現狀,作為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就是現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8年來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與兩岸均堅持“九二共識”密不可分。接受兩岸和平發展的果實,便應認可成果背後的基礎,否則就如同只要樓閣、不要地基,是矛盾而不現實的。
“九二共識”之所以能成為兩岸政治基礎,在於它對兩岸關係性質的界定。其核心意涵是一中原則,確定了兩岸不是國與國,也不是“一中一台”。如同簽署任何協議,都要首先明確雙方關係,在此基礎上,確定彼此權利和義務。這是良性互動的前提。民進黨執政後,要想維持兩岸良好互動,也必須對兩岸關係的性質作出明確表述。這是不能回避的。
眾所週知,“九二共識”的達成過程並不順利,經過多次反復與磨合,才找到這樣一個兩岸都可接受的平臺,讓曾經兵戎相見的雙方,結束對抗和猜疑,坐到談判桌前。“九二共識”所代表的“求同存異”精神,閃耀中華民族智慧,受到多方肯定。而且,經歷20多年的實踐檢驗,“九二共識”已成為兩岸互信的重要基礎。
了解兩岸事務的人都知道,建立互信最難。不能不説,在兩岸互信上,民進黨記錄不佳。一部“台獨”黨綱已經踩在大陸兩岸政策的紅線上;此前民進黨執政的8年,又是兩岸互動極不愉快的8年,將兩岸互信幾乎破壞殆盡。最近,還沒有上臺,已經有民進黨籍“立委”一會兒拿孫中山先生的像説事兒,一會兒端出用“兩國”定性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這些小動作既損害大陸人民對台灣的觀感,又傷及兩岸互信,更為重建兩岸政治基礎增加難度。
實際上,民進黨要承認“九二共識”,一個理由就夠了。那就是兩岸現狀要求面對並接受這個務實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已經與8年前完全不同,不僅直航縮短了兩岸地理距離,經貿合作、人員往來將兩岸越來越多的人聯結在一起。僅僅少量大陸游客不去台灣、改去他地,就有台灣鳳梨酥業者發現營業額下滑了,更不要説大陸學生到台灣,與寶島結下不解之緣,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海峽兩岸除了共同的血緣、歷史、文化,還多了很多現實的聯結,千絲萬縷,難捨難割。民進黨何不順勢而為,多為台灣人民的福祉著想呢?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