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網絡生態 清新網絡空間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3-17 09:51:05 | 來源: 人民日報 |
加強互聯網管理,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是當前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實現這些目標,一個重要方面是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修復網絡生態、凈化網絡語言,根治網絡語言低俗化的“頑疾”。
為什麼網絡語言低俗會成為“頑疾”?一個原因是使用者對語言內涵的認知比較模糊。網絡低俗語言的使用者以年輕人為主,而一些年輕人並不能辨識一些網絡低俗語言的語源,不清楚其內涵究竟是什麼,只是人云亦云。另一個原因是使用者雖然對其內涵心知肚明,但仍以使用低俗語言為“炫”為“潮”,認為不用一些低俗語言就無法顯示個性、跟上潮流。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網絡語言低俗化都對網絡文明建設造成了危害,甚至會從網上轉到網下,降低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當前,網絡語言的發展路徑已經很清晰:從虛擬空間進入口語表達,再進入書面語,最終有可能沉澱到語言應用的各個方面。如果任由網絡低俗語言發展,久而久之它們就會成為約定俗成的慣用語,其負面效應不容忽視。因此,必須採取有效舉措根治網絡語言低俗化這一“頑疾”。
把語言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根治網絡語言低俗化“頑疾”,最根本的是提高公民的語言素養。這主要通過語言教育來實現。當下,我國的母語通識教育水準良莠不齊,語言學習規劃以及教材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發展步伐,一些教師對於網絡低俗語言的危害性認識也不夠深刻。因此,應通過各種手段提高母語通識教育水準,尤其要注重改進互聯網時代語言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強化網民規範使用語言的意識,使網民能夠優先選擇規範用語表情達意。
堅持疏堵結合、剛柔並舉。一是可以組織專家學者對網絡低俗語言的成因和傳播路徑進行學理分析和研討,為根治網絡語言低俗化“頑疾”提供理論支持和對策建議,引導網民樹立正確的語言觀。二是可以出臺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語言政策和法規。我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至今未進行過修訂。但經過10多年的發展,語言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可以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出臺相應的語言政策和法規,對字母詞、新詞新語和網絡用語的使用進行規範。三是對進入書面語和課堂的網絡低俗語言堅決予以阻擊。要勇於對網絡低俗語言説“不”,尤其是在各種層次的書面語考試中明確從嚴評判標準。
堅持學校與家庭共治。年輕人的語言使用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重新塑造。根治網絡語言低俗化“頑疾”,需要學校與家庭都引起高度重視,抓早、抓細、抓實。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高語言交際的“品質”,及時糾正課堂內外的語言低俗現象。家庭教育更要築起網絡低俗語言的“防火牆”,教育孩子文明上網、文明用語。只有學校和家庭都重視起來,才能有效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語言素養,形成積極健康的網絡語言生態。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