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學生自殺事件折射香港社會病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3-28 10:50:41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香港近期發生多起學生自殺案件,其中甚至有年僅11歲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這些年輕的生命如此絕望,以至於完全拋棄自己,給家長帶來巨大的悲痛,給學校帶來重大的衝擊?
專門研究自殺防治的香港大學教授葉兆輝認為,年輕人自殺的原因是綜合性的,包括學業壓力、較弱的家庭支持系統、絕望感等。但近期“不尋常的、特別多的”自殺事件中,因媒體報道、在社交媒體被廣泛討論而産生的“傳染效應”,可能也是原因之一。這個説法值得重視,因為這些青少年,都是手機族,他們通常只以社交媒體作為媒介接收信息和交換觀點,因而非常容易受到“傳染”,走上絕路。
還有香港專家指出,青少年與成年人的互信感消失,導致青少年轉而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情緒,而不對家人或師長訴説,但這對年輕人“沒有太大幫助”。
這些專業分析比較符合實際。其中社交媒體在引發青少年自殺方面的作用,過去很少引起重視。但現在即使人們了解到這點,又如何防止呢?恐怕也是新課題。
此外,也有不少觀點認為,“贏在起跑線”的畸形教育觀念,導致香港的孩子普遍感到壓抑,孩子們沒有快樂的童年。許多家長從孩子呱呱墜地就開始規劃他們的教育,從學前班、名牌幼兒園一直到名牌中小學,本地或外國的名牌大學,完全不顧孩子的興趣和專長,孩子們的童真很早就被淹沒在嚴酷的強迫教育環境中。這是香港學生自殺密集的原因。然而,這種情況在整個東亞地區廣泛存在,但為什麼其他地區沒有香港這樣密集的學生自殺事件?這裡肯定存在香港特有的社會環境因素。
香港教育局已經就學生自殺問題宣佈推出多項應對措施。由於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家長們開始積極關注孩子是否存在憂鬱症的某種跡象或是心理的挫折,積極面對並且盡可能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並和他們討論,近期沒有出現新的學生自殺事件。希望更多的香港學生能夠建立更加樂觀、積極的人生觀。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度政治化的香港社會,學生自殺事件也被激進派利用,成為他們攻擊政府的藉口。在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出席立法會,就接連有學生自殺接受質詢時,有反對派議員惡言相向:“這麼多人死,你怎麼不死?”還有人在社交媒體散佈“因為香港沒有普選,所以學生們絕望”這種奇怪的邏輯,反映了香港社會的非理性情緒。這種情緒在混淆“病因”的同時,又更進一步地毒害社會、毒害青少年。(作者為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