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草根畫家"草"作畫 麥桿變"金"曾遭質疑

新疆兵團草根畫家"草"作畫 麥桿變"金"曾遭質疑

陳俊香在2010年的中國國畫大賽中獲得一等獎。譚燕攝

 

新疆兵團草根畫家"草"作畫 麥桿變"金"曾遭質疑

陳俊香製作的麥桿畫走俏新疆市場。譚燕攝

 

新疆兵團草根畫家"草"作畫 麥桿變"金"曾遭質疑

陳俊香開辦手工工作室,帶領當地婦女走上麥桿畫創業路。譚燕 攝

 

中新網北屯3月2日電 (史玉江譚燕)在很多人眼中,秋天收割後麥田地裏的一堆堆秸稈,被視為“草”,除了加工成飼料餵養牛羊外,似乎沒有什麼價值,而在新疆兵團第十師一八八團十二連草根畫家陳俊香的眼裏,那些直挺粗壯的麥稈就像一根根“金條”,經她的巧手反轉、粘貼、烙印後,這些的秸稈變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作,價值也從幾百元人民幣至上千元不等。

 

1965年出生的陳俊香為一八八團十二連的職工,1993年隨丈夫從河南移居新疆。與團場的其他女職工一樣,同丈夫一起從事種植業,每天照顧孩子生活起居,日子過得簡單而又充實,誰曾想一個偶然改變了她後來的人生軌跡。

 

説來有趣,因為長期陪女兒學習國畫,陳俊香的繪畫細胞和潛力被激發,現在繪畫造詣已經遠遠超過女兒,她用女兒拋在滿屋的畫筆、顏料、宣紙等畫具出色的完成了一幅又一幅佳作,畫出了名氣,也畫來了機遇。

 

2010年,陳俊香參加了中國國畫大賽,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隨後,陳俊香參加的很多比賽,都載譽而歸。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陳俊香的創新和對繪畫的延伸。在該團2014年組織的女職工手工藝大賽中,她接觸到了麥稈畫,並對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每天用大量的時間在在網上瀏覽相關視頻,查閱收集關於製作麥稈畫的材料。在試驗過程中,失敗、重來,失敗、再重來……。她的癡迷,並沒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面對家人“費力不賺錢”的質疑。她用沉默和實際行動詮釋,在與手中的刻刀和麥稈的交流中她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

 

在歷經數不清的失敗後,陳俊香製作出了兩幅麥桿畫,一副《松鶴延年》、一副《大展宏圖》,看著自己的作品,她開心地笑了,沒過多久,她的這兩幅麥桿畫就有了買家,這讓陳俊香備受鼓舞和振奮,她對麥桿畫的熱情更加專注了。

 

2015年,陳俊香帶著自己的麥桿畫參加了兵團手工藝大賽,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隨著知名度的提高,陳俊香創作的麥稈畫作品走俏市場,給她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陳俊香介紹,麥桿作畫最大的優勢是保留自然的光澤度,表現物體的機理巧妙結合,展現獨特的藝術神韻。“麥稈畫是個細活,先要把浸泡的麥稈破開,刮平後沾到紙上,再用複寫紙把圖案印到上面,然後通過剪、刻、粘才能製作成一幅畫,,前後要十幾道工序。”

 

2016年,一八八團免費為婦女職工搭建創業平臺,成立了“海川巾幗手工紡”。一種對美的執著和對人生出路的思考,再次萌生了陳俊香的創業激情:為什麼不發揮自己的天賦,去實現多年前的藝術之夢,發現、創造更多的美呢?

 

陳俊香在該團開辦了自己的手工工作室,招收了數名學員,其中有兩名是一個連隊的女職工。更讓陳俊香高興的,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兒子也加入到了她的工作室,兒子對於繪畫和手工製作都很有興趣,有了得力的“幫手”,陳俊香的麥桿畫創業路越走越紅火。

 

如今,近至北屯的兄弟團場,遠至烏魯木齊、石河子等地的訂單如雪片,陳俊香在為完成訂單作畫而忙得不亦樂乎。

 

據悉,麥稈畫是中國獨有的民間手工藝製品,其起源可追溯到隋唐時代,是漢族獨有的特色工藝品之一,來自民間的它也曾作為皇家貢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