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兩高校研發全球首套“變形金剛”微創機械人系統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3-04 10:56:3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醫生透過3D影像準確操作機械臂 圖自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3月3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研發全球首套內置馬達、“變形金剛”式的無切口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機械臂可直接經導管進入人體施手術,切口可由現時最少三個減為一個,並透過增加機械臂的靈活性及更準確掌握力度,令手術更安全。新型機械臂預計最快於2019年推出市場。
現時使用微創機械人系統進行外科手術,在病人身上留有最少三個切口,一條機械臂留一個切口。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楊重光昨日公佈新技術,共花了四年時間研發,機械臂只需透過一條直徑約2.6至3.2釐米的導管進入體內,連同3D鏡頭,一條導管最多可容納五條機械臀,“好似將整個手臂放進去,可以活動自如,現有系統則只能放前臂或手腕,活動範圍有限”。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主任容啟亮形容,新機械臂好像“變形金剛”,“先將所有配件包括手術刀分拆開,然後將導管放進病人體內,再將已分拆的配件,經導管放進病人體內後重組”。
他稱,新機械臂最困難的地方是“做到又細又夠力”,外國不少專家能製造細小的機械臂,但往往不夠力提起甚至剪開器官,而此次研發的機械臂是加入太空技術及物料配套,例如在機械臂預留更多位置,安裝太空科技用到的強力馬達,令機械臂有足夠電力推動。
新機械臂除了更靈活,病人因手術而留下的切口,也由最少三個大幅減至一個,最終目標希望可經人體的陰道、肛門等自然腔道,進入病人體內,達至“零切口”,與現時所用的機械臂一樣,技術用於各類腹腔及盆腔手術。
新機械臂的設計,末端內置多個馬達,一條機械臂有七個馬達。
楊重光指出,現有的機械臂,馬達是外置,依靠電線傳送電力,“好似釣魚桿,魚絲愈長愈難感受到是否有魚上釣”,新設計則透過控制器的鬆緊,加上馬達是內置於機械臂,電線長度大幅縮短,醫生可更準確控制力度,避免機械臂在病人體內撞傷其他器官。外國有醫生因為用錯力,導致手術期間傷及病人體內其他器官,引起訴訟,新機械臂可減低發生事故的機會,提高手術安全性。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同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就中玻建交40週年互致賀電2025-07-09
- 國家發改委:2021年至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2025-07-09
- 商務部:將8家台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2025-07-09
- 國臺辦:第八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將於7月中旬在浙江舉辦2025-07-09
- “在北京,我看見兩岸青年在彼此的青春裏種下友好的種子”2025-07-09
- 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今天在山東曲阜開幕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