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務員辭職創業:在大陸兩年達到台灣十年規模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1-04 10:55:27 | 來源: 海外網 |
【編者按】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大陸迎來前所未有的創業熱潮。跨海而來的台灣青年們,帶著夢想和堅持,在大陸書寫著他們精彩的創業故事。記者通過採訪數十組在大陸創業的台灣創客,選取拍攝了具有代表性的六個主題故事,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創業點滴和人生選擇。
“不管是遇到挫折還是失敗,沒有創過業都將是我的遺憾。”
2007年,在經濟危機席捲全球的形勢下,吳志榮毅然決定辭掉台北市教育部門的工作,投身創業。“如果不創業,很多理想就無法實現”吳志榮就是這樣,從台灣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成為行走兩岸的創業者。
那一年, 和許多貪圖穩定的年輕人不同,天生就酷愛冒險的吳志榮,決定不再安於現狀。而在旁人眼中,這是一場毫無勝算的賭博。
吳志榮説,19歲他就進入台北市教育部門工作,因為被安排分管科普,便與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他的眼中,科學並不是一個學科,而更像一種生活態度。
“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拿高分,而是要讓他們真正愛上科學。”吳志榮創辦的力翰教育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他認為解決未來社會的需求,必須從科學教育入手。
“兩岸一脈相承,如果能夠服務兩岸的孩子會讓我感到更幸福。”2012年,公司邁入第五個年頭,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吳志榮決定把他在台灣的創業模式和教育理念帶到大陸來。
一步一腳印,走進了大陸校園
萬事開頭難,回憶起在台灣和大陸這兩段創業經歷,吳志榮依然感慨萬分,兩岸的創業環境、文化氣氛大不相同,“但無論在台灣還是大陸創業,一開始要想讓別人接受我們,都是不容易的。”
吳志榮説,科學教育是比較新興的行業,它沒有之前的模式可以遵循,要想讓兩岸的中小學接受他們的教育理念,他們必須四處走訪、調研,説服校長、老師引進外面的師資。“在台灣創業初期,300多家學校,我們都是這樣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
“與台灣不同,在大陸創業要跟著政策走。”吳志榮説,特別是教育這個領域,要想讓自己的公司順利進駐到大陸公辦學校,必須付出比在台灣更多的努力,因為這其中不僅要説服校長和老師,更要得到教育局的高度認可。
想要脫穎而出,終要回歸産品。吳志榮早年在台灣元智大學讀博士研究生的時候,就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台灣多年的創業經歷更讓他們的教學産品日趨完善,“在台灣,從創業初期到現在,力翰可以説是唯一把科學教育企業化經營的成功案例。” 吳志榮的頗感欣慰。
由於獨特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吳志榮的公司度過了創業初期的迷茫,得到了大陸公辦學校的認可,也成為了行業中不可替代的佼佼者,“人家願意讓你進駐校園,這意味著你的師資水準一定遠超校內的科學老師。”
大陸市場有多大? “驚為天人”
“驚為天人”吳志榮用這四個字形容初來大陸的感受。
大陸市場有多大?“我們在大陸用兩年的時間,就達到了在台灣花十年的規模。”吳志榮説,市場環境正是大陸與台灣創業最大的差異。
早在五年前,台灣的市場就已經逐漸飽和。在吳志榮的計劃之內,全台灣有三分之二的小學都已經是他們的合作學校,但吳志榮説,台灣小學只有1000多家,而大陸中小學有21萬家,這代表著巨大無窮的市場。
這期間,他們還去過深圳和上海,但幾經輾轉,吳志榮最終選擇今年要將公司總部移到武漢。武漢曆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吳志榮認為,武漢雖然不是一線城市,但四通八達、優勢凸顯,況且這裡的房租是上海的一半,每年可以省下近100萬的成本。
“台灣人來大陸創業,不一定非要選擇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房租便宜,成本相對較低,這對初來大陸創業的台灣年輕人,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初來不習慣 現在“沒有太大不同”
被問到在大陸生活和創業有哪些差異,吳志榮想了想答“好像沒有太大的不同”,但他也坦言,在生活上,多少會還有一些不習慣,最直觀的感受,便是氣溫。
吳志榮説,台灣處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冬天遇最低氣溫6至7攝氏度時,就會覺得寒流來了。由於對冬天的認知不同,和他一起來大陸的年輕人,一開始都會覺得“有點可怕”。“但慢慢適應下來,也沒有那麼可怕啦。”
回憶起初來大陸創業時遇到哪些“碰撞”,吳志榮最深的感受還來自於兩岸創業氛圍的不同。他笑稱:“在台灣基本上沒有喝過金門高粱酒,但是在大陸這樣的場合不免要去適應。”
吳志榮説,在台灣,大家不太注重“人情”,而在大陸,更多的合作需要依靠一定的人際關係,這對初來大陸之時的他有些許不適應。經歷了四年在大陸的生活,吳志榮和他的小夥伴也打趣著説,“現在回台灣可能都不習慣了呢。”
創業不宜早 要對大陸有了解
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掛牌設立兩岸青年創業園,為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業提供了有力的平臺,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大陸創業就要比台灣容易。相比空有一腔熱血的創業者來説,吳志榮透露出來的更多的是冷靜。
“我個人比較主張,年輕人不宜過早創業。”吳志榮説,來大陸之前,他在台灣累積了10幾年的工作經驗。創業失敗率超過9成以上,吳志榮認為,台灣擁有教育人才、醫療、文創等優質資源,但創業的關鍵,還是要有過硬的産品。“想好你的競爭優勢,而不是冒然過來。”
吳志榮説,現在大部分選擇來大陸的台灣年輕人主要有4類:臺商二代、男女朋友是大陸人、讀書期間來過大陸的交換生,且對大陸有一定的了解和憧憬,只有極少數是毫無了解就來的。
“無論如何,台灣年輕人,真的要來大陸看一看。”吳志榮鼓勵台灣青年透過大學期間做交換生或者選擇來大陸就業等途徑,真正的了解大陸、融入大陸,再選擇創業。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創業群體也愈發年輕化,“90後創業”早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吳志榮説,台灣近20年的物質條件決定,90後的孩子已經不需要再為吃飽、穿暖的問題發愁,這和大陸沿海城市的獨生子女家庭有些相像,沒有經歷過匱乏,可能會造成他們的創業企圖心不足。
“我18歲還在農村種田。”提起過往曾經歷的“苦日子”,吳志榮反倒倍感珍惜。“這是一個很好的人生經歷。”也許正是豐富的閱歷,才鑄就了他今日的成功。
吳志榮説,創業之路“九死一生”,但他從未想過要放棄。“年輕人最需要的就是堅持這兩個字。”行百里者半九十,吳志榮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真的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夢想和遠方。(文/李萌)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