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對中美來説,修“絲路”強過築“長城”

美國《肯納貝剋日報》1月1日文章,原題:特朗普如何制定對華政策?

 

特朗普政府將如何制定對華政策?是建一堵“長城”,對中國疏遠和敵對,還是實行“絲綢之路”戰略,增加對華貿易和文化交流?

 

從候任總統特朗普的演講、推特和人事任命來推測,他大有可能會採取建“長城”的政策。但是,特朗普選前選後的言論未必代表其正式政策,因為如果照他説的去做將有損美國經濟。一旦坐進橢圓形辦公室,他可能會認識到“絲綢之路”戰略對美國更有利。

 

美中是存在分歧,但兩國也發展出互利的經濟關係。中國的便宜商品惠及美國千家萬戶,也抑制了美國的通脹,而美國企業也歡迎擴大市場、抵達中國13億人的機會。

 

2008年美歐大衰退後,中國認識到必須減少本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增強服務業和擴大內需。筆者幾週前去中國,走訪了北京的悠唐購物中心。五層的商場分佈著國際品牌商店、時尚餐廳和兒童遊樂園。這足以顯示中國對培育消費型社會的興趣,以及美國對打入中國市場的興趣。蘋果、北面、耐克、星巴克、卡文克萊,品牌之多不勝枚舉。悠唐提供了一個一窺未來中國消費型社會的窗口,也凸顯兩國的互相依賴。它還説明為什麼候任總統擴大與中國的接觸,為更多美國企業帶來機遇,比限制貿易來得更容易。

 

我們不妨設想,中國領導人與特朗普共處一舟、各持一槳,想要駕馭兩國的經濟和世界經濟。兩國領導人會發現,他們必須往一處使勁。中美在就業方面面臨相同的挑戰,即自動化取代人工的趨勢不可阻擋。長期而言,兩國都必須投入資源促進面向21世紀工作的教育和培訓。

 

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互相依賴,修路促往來最終會證明是比築墻設障礙更成功的戰略。(作者約瑟夫·W·麥克唐奈,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