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種植煙葉將走入歷史 昔日風光歲月不再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1-16 16:05:3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煙農工作辛苦,如今都邁向高齡。(台灣《聯合報》/林敬家 攝)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這次收完就再也看不到煙葉開花的美景了!”台灣雲林縣斗六市十三里有大片煙田,最近煙葉花開的美景讓民眾驚艷,但一旁忙著采收煙葉的煙農卻愁容滿面,因為這片“末代煙田”采收後將走入歷史。
台灣煙酒公司3月全面終止與煙農契作,煙田將成絕景,雲林縣文化處出動攝影團隊為這項即將消失的産業拍紀錄片;高雄美濃的煙農子弟也不捨煙葉景觀消失,穿梭煙田和小區記錄這段産業起落。
台灣煙葉種植逾70年,政府在1946年實施“台灣省煙草專賣規則”,由公賣局向煙農收購煙葉,自此煙農須取得特許資格才能種,高雄美濃煙田佔全臺1/4,規模最大。
台灣煙葉生産事業協進會常務監事劉日鴻説,台灣開放進口煙葉,衝擊本土煙葉,已逐年減少種植面積;煙農團體去年7月與煙酒公司達成共識,今年起不再契約續種,像屏東煙區最鼎盛時種植8000公頃,去年僅剩200公頃,今昔落差很大。
劉日鴻説,煙葉價格已16年沒漲,但工資飆漲,每公頃利潤至少減新台幣10萬元。種煙50年的美濃煙農曾貴清説,從小跟父親種煙葉,利潤不如以往,就改種其他作物。
83歲美濃農會前理事長林增昌説,現在年紀大體力變差,加上反煙意識高漲,下一代不可能返鄉接棒,煙葉走入歷史也是沒辦法的事。
雲林縣斗六市十三里56歲煙農莊捷武表示,從祖父時代就種煙葉,當時政府嚴格管制煙葉,品質最好的煙草還外銷日本,面對中年失業,前途茫茫,只好學習改種青椒、南瓜等作物度日。
60年資歷的南投竹山老煙農蔡順圖説,早年煙葉被視為“貴族作物”,一年一獲的收入就能養活全家人一整年,鄰居甚至眼紅説“你家一年種煙,比我們種菜3年收入還高”,風光歲月可見一斑。中新網1月16日電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