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統派應堅定信心 與“台獨”堅決鬥爭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1-22 10:24:1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華廣網今日刊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委員鄭劍文章指出,島內統派不可或缺,作用不可替代。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島內統派一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二是積極影響和策應國民黨、泛藍陣營堅持反對“台獨”的傳統立場。三是用島內特有的輿論表達方式創造破解形形色色“台獨”的新概念、新論斷。第四是提高抗爭行動的烈度。第五是能用法律的手段進行鬥爭。第六是適應網絡空間時代的文化。
全文內容如下:
每當想到台灣島內的統派,總是油然而生敬重感。統派是社會進步的啟蒙力量,先進思想的引領力量,是反“獨”促統大業中可以持之以恒發揮作用的力量。當前,台灣島內政治黑雲壓城,社會綠化深重;國民黨內部出現逆流,藍營整合問題突出;統派面臨多面夾擊,未來發展需要克服極大的困難。新形勢下,統派需堅定信心,因為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有力、西方反華勢力顛覆不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説,島內統派扭轉困境、實現新的發展的轉折性機遇,也在醞釀之中。
島內統派不可或缺,作用不可替代。一是引領台灣社會,二是堅定大陸信心,三是遏制“台獨”分裂,四是維護臺海和平,五是關鍵時刻在島內振臂一呼。故此,筆者一貫認為並主張,島內統派有和沒有不一樣,統派有作為和無所作為不一樣,未來對待真統派和假統派、真反“台獨”和假反“台獨”人士的政策也不應該一樣。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島內統派一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遏制“台獨”,包括“文化台獨”和“去中國化”這樣的“柔性台獨”,首先有賴於島內有明確堅持反“台獨”立場的政治力量,給社會樹立標杆。政治立場是方向問題,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只要能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就能轉危為安,重振雄風。統派既不必因暫時的困難喪失信心而放棄立場、放棄鬥爭,也不應因社會變遷而投機轉向、迎合某些政治勢力。實際上,島內統派存在的本身,就是對“台獨”的強大抵禦。
二是積極影響和策應國民黨、泛藍陣營堅持反對“台獨”的傳統立場。記得2000年4月民進黨勝選上臺之前,一次座談中,一位來自台灣的教授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國民黨只有回到中山思想的原點,才能實現中興!歷史證明,這句話是真理。儘管國民黨當前的表現,還有親民黨一些人的投機,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但是我們看這兩個政黨,主要應看其最基本群眾的立場,看其最堅貞的黨員的思想,看其黨綱的主張。民進黨因不放棄“台獨黨綱”,實質上已成為“台獨”政黨;國民黨和親民黨因其黨綱明確主張統一,自然可以視為反對“台獨”、主張統一的政黨,且應擔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
統派要積極開展對藍營的工作,努力影響他們的支持群眾,不斷堅定其忠貞黨員的立場,大力爭取中間勢力,有力遏制“台獨”逆流。統派畢竟是島內的內因,大陸是島內的外因,統派對國民黨和藍營的影響作用不可小覷。一個簡單的邏輯是,假如統派消極了,無視藍營內部的“台獨”逆流了,國民黨和親民黨會變成什麼樣子?起碼問題會更嚴重。
三是用島內特有的輿論表達方式創造破解形形色色“台獨”的新概念、新論斷。就是運用現代國家民族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器,針對“台獨”理論和體制的先天缺陷、致命弱點、黯淡前景,概括提煉出能擊“台獨”之要害、化解“台獨”之攻勢的新概念、新論斷,以此啟發社會思考。當年,中國共産黨開創性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概念,激發了全民族的抗日鬥志,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覆滅。這樣的經驗同樣可以運用到反“台獨”、促統一的意識形態鬥爭中。
“台獨”的基本理論邏輯,我是這樣概括的:“無主土地、移民社會、海洋文化、外來政權、台灣獨立”。民進黨和蔡英文還提出或鼓吹“天然獨”、“轉型正義”、“追討不當黨産”等這樣一些概念,極富迷惑性、煽動性。特別是對涉世不深、沒有吃過苦頭的年輕人,更有吸引力。統派應當創造一些概念論斷予以破解。比如“中華土地、前輩開墾、治權先達、迭挫外侮、國際一中、合則兩利”,“‘天然獨’必然導致‘武力統’”。過去常講“‘台獨’意味著戰爭,分裂沒有和平”,現在可不可以再提出“‘文化台獨’和‘去中國化’也意味著戰爭,分裂沒有和平”,“‘台獨’意味著自絕,分裂沒有發展”?因為和平與發展是建立在兩岸共同的國家民族認同基礎之上的,認同沒有了,何談和平!恐怕只有地動山搖、戰爭衝突。再比如,“‘台獨’邊緣化台灣年輕一代,‘去中國化’摧毀台灣國際競爭力”等等,這樣一些概念論斷,都有利於催生反“台獨”社會輿論。
第四是提高抗爭行動的烈度。僅靠“溫良恭儉讓”、“請客吃飯”、“做文章”的方式,擴大不了影響。越是一時相對小眾的政治組織,越要以多元化的抗爭手段擴大影響。甚至民進黨、“台獨”分子一些比較激進的方式,某些時候統派也可以適當借鑒,達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因為統派追求國家統一的事業是正義的,是為兩岸廣大人民謀福祉的。
第五是能用法律的手段進行鬥爭。就是學會用打官司的辦法反對民進黨的“台獨”分裂舉措,包括“文化台獨”和“去中國化”倒行逆施。可以把民進黨相關政策施政、組織平臺、活動項目、人事任用等等,分解轉化為一個個違法亂紀的官司,一個一個地提告,“死纏爛打”,以空間換時間,讓民進黨疲於奔命,待正義的力量上臺糾正。這樣的舉措,對國民黨、藍營有識之士也是一個策應。
第六是適應網絡空間時代的文化。網絡空間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給小眾以産生大影響的渠道。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就可能攪動社會,影響世界。統派是不是到了把重點戰場轉移到網絡空間時候了?要有一批善於在網絡空間創意謀劃、組織活動、擴大影響的人才,線上線下配合,形成網絡強勢。在這方面,年輕人有優勢。這些年來,統派最鼓舞人心的發展,就是産生了一批在台灣島內、海峽兩岸有影響的青年骨幹。要繼續努力,讓青年人在反“獨”促統大業中經風雨見世面,學會深入基層、聯繫群眾、動員社會、創新理論,學會登高望遠、持之以恒。筆者堅信,島內一定會有更多的青年人在反“獨”促統大業中脫穎而出、建功立業。(鄭劍,作者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教授)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