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治理中的互聯網思維

中國治理中的互聯網思維

 

中國治理中的互聯網思維

去年十一月,陜西頒發全國首張微信版電子營業執照。姜 峰攝

 

中國治理中的互聯網思維

在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居民通過“智慧社區”便民服務平臺辦理政務服務訂購日用百貨。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攝

 

中國治理中的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政務服務”。尹志燁作(人民視覺)

 

2月3日,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 廣東省廣州市的一些路段雖然車流量大,但並不擁堵,這得益於“互聯網+信號燈”的控制平臺。

 

2月10日、11日,北京60個市級行政機關和16個區政府進行述職,首次使用了網絡直播的形式。

 

互聯網思維不斷發散,帶來各方面的創新,升級著中國治理的手段與方式。

 

2016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互動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

 

“互聯網思維不僅僅局限在企業中,政府機構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互聯網思維影響著中國社會治理模式。”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創新思維:

治理手段全方位升級

 

2月3日是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廣東省廣州市南華中路—寶崗大道路口,雖然車流量很大,擁堵情況卻並不嚴重。

 

從2016年起,廣州以海珠、天河為實驗區,建立了“互聯網+信號燈”控制優化實驗研究平臺。交通部門表示,該平臺基於道路交通出行大數據,主動監測路口失衡、出口溢出等運行異常情況。

 

數據顯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優化,南華中路—寶崗大道9時—13時和15時—20時的平均擁堵指數分別下降了25.75%和11.83%。

 

創新思維是互聯網的核心思維之一,借助互聯網進行創新,成為了中國治理最重要的趨勢之一。

 

在中央層面,國務院客戶端的誕生是標誌性的舉動。2016年2月,國務院客戶端上線,發佈重大政策並與網民互動;今年1月20日,國務院客戶端2.0版上線。據統計,國務院客戶端上線10個月以來,累計下載量超過2000萬,在蘋果應用商店免費APP産品中多次單日下載量排名第一。

 

在地方層面,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開始開發各種“特色産品”,將互聯網創新融入政務之中。浙江省寧波市政府上線了“e鄉”APP,實現流動人口集約化管理,完善服務提供,打通流動人口市民化通道;廣東省佛山市成立誠信數據集成中心,為城市和中小企業信用平臺建設提供專業支持……

 

政府借助互聯網進行治理手段與方式創新,給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2月7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政務服務中心5樓網上自助服務區內,某科技公司負責人劉前陽正坐在電腦前,手指飛舞。只見他通過互聯網訪問“成都全程網上審批服務系統”,正在進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

 

不到10分鐘,劉前陽便順利地填寫完畢所有材料,在核對無誤後,他選擇點擊“遞交材料”按鈕。螢幕上隨即彈出相關提示告知:遞交成功,系統正在處理。僅僅過了3個工作日,他便收到了回復,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已經通過。

 

“過去辦這事,需要跑科技局窗口,跑路排隊不説,還要加上18個工作日的漫長等待。而現在這一切都可以通過網絡辦理,方便又省事,3天就搞定,效率是過去的6倍。”在體驗到網絡帶來的便捷後,劉前陽高興地評價説,“全程網上審批辦件就是快人一步。”

 

“基於互聯網思維的應用服務成為惠及民生的創新舉措,在提高政府辦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時,有利於構建面向公眾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政府辦事的服務品質和服務水準。”盧衛評價説。

 

用戶思維:

民生平臺成各地“標配”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以人為本的重要論述和實踐,充分契合了互聯網時代的核心思想——用戶思維。

 

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副教授翟雲認為,“互聯網+”政府治理的思維模式強調以人為本、權利平等和公平正義。

 

在山東省泰安市華新社區活動中心一間房屋內,6名70歲以上的老太太圍桌而坐,一邊嘮著家常,一邊做著編織。

 

李玉花是其中一員,她有一個保持了多年的愛好:珠編。但她從沒想過它還能給她帶來經濟上的補貼。

 

通過在“泰山幸福e家園”網站上展示,李玉花的珠編作品被浙江義烏專營小商品的老闆相中,並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

 

據泰安市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居民可以通過“泰山幸福e家園”進行法律諮詢,繳納暖氣費、電費等各項費用,並參加、觀看各類網絡文化活動。目前,泰安市3496個行政村、157個城市社區都建設了“泰山幸福e家園”網站。

 

近年來,類似的民生平臺幾乎成為各地的“標配”。遇事不知道找哪個部門怎麼辦?在上海,市民可以下載“市民雲”APP,這個一站式城市公共服務平臺覆蓋了包括公共事業帳單、違章查詢、公交到站等在內的上千項服務。停車難怎麼辦?在浙江杭州,市民只需在微信錢包中點擊“城市服務”,找到“停車位查詢”窗口,即可查詢到周邊500米範圍內的停車位,數據每一分鐘更新一次。

 

事實上,在當下的政府治理中,各類政策、規劃,都體現著“用戶至上”的互聯網思維。

 

完善産權保護頂層設計文件出臺、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走向深入、“健康中國”展開藍圖……一項項頂層設計提綱挈領,以人為本;積分入戶、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居民異地辦理身份證件……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溫暖人心。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燕繼榮向本報表示,政府在管理服務轉型的過程中,不僅從國家層面抓好醫療、養老、就業、教育等民眾關切的重大民生問題,更著眼細節,積極配合、落實政策,紮實推進為民辦實事。

 

參與思維:

構建公眾參政新渠道

 

2月10日、11日,北京市60個市級行政機關和16個區政府述職,社會各界代表220余人現場聽取述職並打分評價。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會議通過“首都之窗”、“北京發佈”微博等進行網絡直播。

 

“互聯網構建了社會公眾參與政府治理的機制,重塑了公眾參與的主體地位。充分的公眾利益訴求表達,是政府決策的重要基礎。政府要為公眾提供表達民意、溝通協商、合作共治的網絡渠道和平臺,對社會公眾及時、準確地回應,滿足公民網絡參政、議政、督政的利益訴求。”翟雲説。

 

在互聯網時代,從産品的研發、設計到行銷,每一個環節都有用戶參與。如今,這種互聯網的參與思維,正在政府治理中獲得越來越多的體現。

 

讓民眾參與的基礎是信息公開。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了信息公開的步驟: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中央政府層面實現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臺的全覆蓋;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信用、交通、醫療、就業、社保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對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作出具體部署。《細則》提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的重要決策,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須通過徵求意見、聽證座談、諮詢協商、列席會議等方式擴大公眾參與。探索公眾參與新模式,不斷拓展政府網站的民意徵集、網民留言辦理等互動功能,積極利用新媒體搭建公眾參與新平臺。

 

“政務公開和民眾參與兩者相輔相成,一方面,政務公開和傾聽民意都讓政府決策更接地氣,拉近了政府和人民的距離;另一方面,民眾參與政策、法律的制定,也使得這些政策和法律能夠更好地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減少執行過程中的阻力。”燕繼榮説。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紛紛通過網站、微博、微信、APP等多種形式推進政務公開。

 

自從2016年12月20日上線以來,截至2月6日,2017年“我向總理説句話”活動共收到網民留言超過183460條,短短2個月,就超過了去年活動的總量。

 

民眾參與熱情高,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訴求能夠得到回應。

 

1月中旬,成都市民陳先生在乘坐地鐵時,車廂內的一條廣告讓他不堪其擾。回家後,他以“廣告內容低俗沒有內涵、對廣大乘客造成噪聲污染”為由,向成都市網絡理政平臺進行了投訴。

 

除了陳先生,當時還有多位市民希望撤掉這則廣告。市民的訴求很快引起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1月18日,市政府領導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立即整改,今後要舉一反三,管好車內環境”,廣告很快被停播。

 

“互聯網是反映民意、引導輿論的重要平臺,用好這個平臺可以推動政府打造以開放、共享、互動為特徵的治理新模式。”盧衛表示。(潘旭濤 李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