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為何跟“摩拜”結拜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2-21 09:56:19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鴻海集團掌門人郭臺銘投資“摩拜”了,幾乎同一時間,“優步”宣佈2月10日退出台灣市場。公用自行車“摩拜”和網約車公司“優步”,都堪稱共享經濟的代表。不想,大陸的“摩拜”受到台灣知名企業家青睞,投資入股參與其中;“優步”在台灣成立4年、運營1500萬人次,卻被處鉅額罰單被迫出局。兩種態度截然不同,耐人尋味。
或許個案不足以説明什麼,但台灣當局與台灣企業家存在認知差距倒也不是新鮮事。遠的不説,今年春節期間在台灣海基會舉辦的臺商聯誼會上,仍有臺商懇切呼籲“應儘快審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寄希望於條例通過後可以重啟兩岸服貿協議。不管當時台灣地區領導人如何答覆,實際上臺“經濟部”去年就裁撤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小組,台灣媒體直言“服貨貿走入歷史”了。
企業家與台灣當局立足點不同,存在認知偏差難免。不過,無論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地區的領導者,同樣需要審時度勢。優秀企業家更會有清醒的自知,明白世界不會因你而變,你只能隨著世界而變。他們會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挑戰,順勢而行,應勢而動。這正是郭臺銘看好“摩拜”的原因所在,他看到的是“摩拜”代表的新趨勢。而台灣當局是如何應勢而動的呢?放棄ECFA,拒絕與一水之隔、蓬勃發展的大陸合作;捨近求遠,積極爭取加入未來飄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半年前更強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押寶在尚不成熟的東南亞市場。結果,TPP因美國退出面臨無疾而終的命運,“新南向”政策更是錢投了不少,始終看不到起色。
從台灣當局對企業界的回應看,並不僅僅是審時度勢能力不足,判斷失誤。他們一再承諾要“維持兩岸現狀”,表示將優先處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顯然明瞭兩岸經濟合作對台灣的重要性。但向來靠兩岸關係緊張漁利的民進黨,只要懷了一黨一己之私,就很難客觀看待兩岸關係,很難從台灣前途命運出發,作出真正有利於台灣人民福祉的決策。這也正是企業家看清什麼樣的兩岸政策對台灣有利,台灣當局卻背道而行的原因所在。
結果是可以想見的。企業家自會尋找出路,縱橫四海。台灣向來不乏優秀的企業家,近一段時間,鴻海、臺積電、台塑等大企業紛紛傳出境外投資建廠的消息。可憐的是台灣老百姓,他們只能在台灣當局固步自封的政策下坐困愁城。(木鳴)
新聞推薦
- 時政長鏡頭丨共“進”未來2024-11-04
- 中國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有望突破30億2024-11-04
- 第136屆廣交會:小産業贏得大市場2024-11-04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閉幕2024-11-04
- 發團金門!福建遊客:親切又神秘,期待2024-11-04
- “60後”臺胞秦巴腹地覓鄉愁 紮根40載心安即為家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