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加快推進越南首條城鐵建設

中企加快推進越南首條城鐵建設

中國製造的機車運抵現場,技術人員為吊裝做最後準備。人民日報記者 劉剛攝

 

近日,由中國中鐵六局集團總承包的越南河內吉靈—河東線城鐵項目羅西車站一側,大型起重機和作業人員陸續就位,首批中國定制機車和車廂被成功吊裝到距地面約10米的高架橋上。

 

吉靈—河東線城鐵是越南首條城鐵,總長約13公里,全部採用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首批機車和車廂的到位,標誌著這條備受矚目的城鐵建設進入全速推進階段。作為中越兩國重點合作項目,該城鐵建設穩步推進,有望成為河內乃至越南全國最早開通的城鐵線路。

 

“深夜奮戰在現場的越中兩國建設者真棒”

 

吉靈—河東線城鐵共採購13列電動客車,每列車分別有4輛車廂。按照施工進度要求,首列車的4輛車廂于1月20日從北京地鐵車輛裝備有限公司出廠,2月12日運抵越南北部的海防港,19日淩晨到達河內。21日淩晨,在上百名越南圍觀群眾的歡呼和掌聲中,中國專為越南首條城鐵定制的第一輛列車車廂被成功吊裝上橋。儘管下著細雨,幾十名記者用長槍短炮對準即將起吊的車廂拍攝,空中還飛著幾架拍攝用無人機。

 

22日晚,越南首都河內市河東郡光中大道車流如織,其餘3輛車廂的吊裝工作開始,依舊吸引了不少當地民眾。一輛48輪加長卡車緩緩駛入作業區,其上運載的機車長約19米、寬2.8米、高3.8米,重達30多噸。在技術人員的準確指揮下,大型起重機將吊鉤降至機車上方,工作人員從多點位對機車進行捆綁。吊裝時,由於周圍民宅密集,作業面有限,懸在空中的機車距離路邊民宅最近時只有一兩米,這讓現場圍觀民眾幾度屏住呼吸。約半小時後,吊鉤下降就位,一顆顆懸著的心終於平復,四週響起熱烈的掌聲。

 

連續奮戰3個多小時後,3輛車廂全部吊裝成功。自發前來觀摩的高三學生阮福原激動地向本報記者豎起大拇指:“這是我第一次觀看高空吊裝,驚心動魄。深夜奮戰在現場的越中兩國建設者真棒!”

 

“這是越南第一條城鐵,民眾高度關注。此次車廂從海防到河內的運輸過程中,跟蹤報道從未間斷。這條線開通後,不僅將會極大地緩解河內市目前的交通擁堵情況,而且將成為中越友誼的標誌。”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工程分公司總經理唐紅説。

 

“中方技術人員的拼搏精神令人欽佩”

 

記者摸黑爬上高架橋,只見剛才還懸于空中的機車,已穩穩地“坐”在鋼軌上。由於車身包裹著光滑的塑膠苫布,沒有合適的抓手,工作人員將多條繩索固定在機車底部,兩三個人拉一根繩,將軌道上的機車緩緩拉到預定位置。30多個人喊著“一,二,走;一,二,走”簡單而有力的號子,拉動30多噸重的機車,前進近200米。

 

站在機車最前方的輕軌項目三分部書記東平秋告訴本報記者,現場負責拉車的都是技術人員,從多個部門抽調。“我們在午夜見證中國製造的第一列機車和車廂成功吊裝到軌道上,很自豪。我們這些海外工程建設者的汗水值了!”

 

當記者詢問為何不用起重機時,輕軌項目總工程師王海波解釋説,起重機裝有履帶,為最大限度減少對公路路面的影響,中方技術人員選擇將起重機的位置固定,通過人力將高架橋上的機車轉移到其他位置,為下一輛機車吊裝騰出空間。

 

中國建設者的拼勁深深感染了現場的越方人員。越南交通運輸部工程師段文容告訴本報記者:“中方技術人員專業知識紮實,他們的拼搏精神令人欽佩。”

 

“我要第一批試乘,體驗便捷、綠色的交通工具”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有近800萬人的河內市交通擁堵不斷加劇。早晚交通高峰時,汽車與摩托車只能緩慢移動,尾氣污染讓人苦不堪言。越南副總理鄭庭勇近日在考察河內城鐵項目時就指出,越南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擁堵情況十分嚴峻,對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吉靈—河東線城鐵設12座車站,全部為高架車站,建有車輛段一座。作為越南的第一條城鐵,越南民眾對它高度關注。在2015年模型車展出時,就有上萬名民眾前來參觀並提出意見。河內民眾非常期待城鐵早日開通。家住城鐵羅西車站附近的裴海南告訴本報記者:“我之前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城鐵,將來城鐵開通時,我要第一批試乘,體驗便捷、綠色的交通工具。”

 

中鐵六局作為該項目工程總承包商,負責技術設計、物資供應、建設安裝、人員培訓和工藝轉交等。據了解,目前地鐵通信信號、供電等配套系統設備的招標工作已完成,預計今年下半年具備全線通電條件後,將對機車進行試運行。

 

按照規劃,未來河內市將建設8條城鐵線,里程達到305公里。吉靈—河東線城鐵項目將為越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提供有益借鑒。正如鄭庭勇在考察城鐵項目時強調的,這將為越南未來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奠定基礎。

 

唐紅表示,新的一年,奮戰在河內城鐵建設一線的中國參建人員將擼起袖子加油幹,加班加點保工期,讓越南民眾早日體驗正走向世界的中國製造、中國技術。但他也坦言,相關工作僅靠中國企業一方的決心和努力遠遠不夠,對設備招標結果的批復、有關方案的審批、已完工工程的驗收等工作,離不開越方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人民日報駐越南記者 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