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確保“三不”必先堅持“一反”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3-10 11:23:44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三不”是啥?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一反”呢?反“港獨”。這兩者,正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港部分的兩大亮點。
我們不妨先岔開話題説兩句。香港大學原校長馬斐森此前在學校開學典禮上,明確表態不支持“港獨”。然而,港大學生會長孫曉嵐竟然在演講中唱起對臺戲,説出“香港不是中國”這樣的言論。
香港如果不是中國一部分,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政治飛地”?“港獨”挑釁歷史、現實和常識的氣焰不可謂不囂張。香港特首梁振英多次重申,根據“一國兩制”要求和基本法的規定,校園沒有討論“港獨”議題的空間。因為,“港獨”是可能導致“一國兩制”在港變形和走樣的最大禍患。
“一國兩制”本出於高度的政治智慧和雙贏的操作思路。但“馬照跑,舞照跳”的善意,卻沒有換來部分人應有的理解和默契。內地與香港在經濟、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上雖然不同,但“兩制”的差異不能否定或衝擊“一國”的原則,“一國”是“兩制”必須堅守的底線。
有人卻認為有機可乘,拿“兩制”説事甚至要擴大分歧斬斷連結,最終演化出“港獨”這味禍港毒藥。有人明確提出、制定和鼓吹“香港獨立”、“香港建國”等政治主張,積極宣傳、組織和策劃類似的“社會公投”、“主權自決”活動,主張“暴力”、“公民抗命”或試圖以“自決”等號召撈取政治票房。這種做派,當然背離“一國兩制”初衷,要帶東方之珠走上歧途,是任何愛國愛港的人所不能容忍的。
不過,也不必因此失了淡定。“港獨”這幾年沉渣泛起是事實,但某些小丑想扮演弄潮兒,掀起風浪卻掀不高,正是因為有“一國兩制”這一定海神針在。比如,針對“港獨”分子在立法會的宣誓鬧劇,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主動釋法,隨後香港法院判決取消了兩人的議員資格。
司法判例的現實支撐切實表明,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這一基本事實所對應的各項政治前提,香港的從政者都需尊重、遵守,誰挑戰它們,就須付出代價。從這個角度看,中央的戰略定力一覽無遺,對“一國兩制”的維護不遺餘力。誰妨礙這一政策在港“全面準確”實施,試圖讓它走樣、變形,誰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港獨”是沒有出路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可視為善意的提醒,也可視為鄭重的警告。無論如何,“港獨”紅線不能踩,“一國”底線不能越。(任成琦)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