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學者共話青年交流:培育“兩岸觀”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3-16 11:04:01 | 來源: 新華社 |
在此間舉行的第九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上,多位學者建議,應繼續通過真誠、善意和親情拉近心理距離,深化台灣青年世代對兩岸關係的正確認知,形塑認同和平發展、促進社會融合的“兩岸族”。
“兩岸青年交流呈現逐層遞進關係,從不接觸到深交流,從互動交流到往來兩岸,從頻繁往來到融入生活空間。”福建集美大學講師陳曉曉説,一個形象的説法就是台灣青年正在使用“兩寶兩微四卡”(淘寶、支付寶,微信、微博,門卡、公交卡、電話卡、銀行卡)進入“兩門一室”(校門、家門、辦公室)。
她認為,兩岸青年交流持續深入,心理障礙不斷打破,兩岸社會融合的主要群體“兩岸族”日漸成型。“兩岸族”作為兩岸溝通和聯結的橋梁,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體認更加真切。他們在大陸的生活經驗以及對大陸的認知、情感將對台灣社會産生直接的導向性影響。他們不僅是普通意義上的移居者,更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謝楠分析説,近年來大陸密集推出協助台灣青年就業創業政策,整體發展勢頭看好。同時,大陸持續調整優化相關政策,提出推進“體驗式交流”,鼓勵各地為台灣青年提供深入體驗大陸社會的各種機會,效果也逐漸凸顯。希望未來強化宏觀、中觀、微觀各層級政策的有機整合,幫助台灣青年正確認知大陸,更好適應大陸市場競爭與社會生活習慣。
來自台灣的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黃彰國表示,無論兩岸關係如何變化,台灣青年還是有很多人想要到大陸走走看看,也有不少青年朋友希望到大陸就業創業。
他建議,針對台灣青年分散在大陸各地發展、職場信息不對稱等特點,可多樣化搭建青年就業創業交流的平臺,統籌創新創業與就業支持工作,提供資訊、融資、信息傳遞等全方位的服務和指導。
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主辦的本次論壇于14日在湖北武漢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廈門大學、浙江大學和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東海大學等兩岸高校、研究機構的近50名青年學者與會。新華社武漢3月14日電 (記者趙博、吳植)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