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校校長批民進黨民粹當家 讓台灣社會充滿焦慮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3-20 09:39:0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太陽花學運”3週年,當時多位大學校長聯袂表態,雖肯定學子關心時事,但呼籲學子專心課業;看3年後台灣社會變化,校長們悲觀搖頭:“受影響的豈止高等教育或校園氛圍!年輕人認為不正義、不符合他們需求的就發聲抗議,台灣整體競爭力停滯。”民進黨已經當家了,兩岸情況進一步惡化,讓台灣社會充斥焦慮。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2014年3月學運爆發,學生佔據“立法院”24天,4月初包括中山、臺大、交大、中興、成大等5所大學校長髮表聯合聲明,希望學運儘速落幕、“立院”恢復秩序,也呼籲行政部門對學生“寬容”。
時過境遷,當年在位的校長們幾乎都已卸任,對學運五味雜陳。成功大學前校長黃煌煇接受《旺報》採訪低調表示,這個社會應該讓年輕人表達意見,但年輕人也要適可而止,多聽長輩意見,“找到台灣的平衡點。”
“太陽花”引發多場學生抗議風潮,包括“反課綱”、“反學雜費調漲”、“2·28紀念日”發生校園蔣公銅像遭潑漆等。其中2015年的“反課綱”風波也有學子闖進“教育部”,為此又有包括中原大學、實踐大學、文化大學、大同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5所私立大學校長髮表聯合聲明,除了遺憾“反課綱”演變成入侵“教育部”與佔據廣場,並衍生人倫爭執,帶來不良教育示範。
當時也加入聯署的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昨日受訪表示,3·18學運明明訴求是“反服貿”,但最後卻是民進黨當家之後更不能談“一中”。“你問我現在校園氛圍如何?其實受影響的豈止是校園氛圍!”像台灣大專校院學雜費12年沒調漲,私立大學快撐不下去,一想漲價就有社運團體成立聯盟反對,“民粹當家、社運當家,現在的氛圍是認為不正義的、和他們訴求不同的就上街抗議,又如何提升高等教育乃至整體競爭力?”
陳振貴説,從“反課綱”、蔣公銅像噴漆,到近日的陸生“研修承諾書”風波,3·18不只影響教育,大大改變政治環境、改變兩岸關係,環環相扣。他呼籲學子理性討論,而民進黨更應給個完整交代,做負責任的當局。(中國台灣網 高旭)中國台灣網3月19日訊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