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成智慧社會入口 明年中國規模將超406億
|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4-10 11:13:01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資料圖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當前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甚至已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人類,計算機視覺和智慧無人設備正快速普及。作為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人臉識別有望成為人和智慧的連接入口。
在日前舉行的“2017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産業創新大會”上,國務院參事、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劉燕華指出,人與智慧機器互動的時代正在到來,從人臉識別領域切入,平臺機制將發揮巨大作用。智慧機器不斷向人類學習,會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更多便利,使人的認知能力更加深入和精準,人可以借助智慧技術對知識加工與整合。
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社會化媒體、虛擬現實等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每一次技術進步都讓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不斷提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天大應用數學中心漢佰聯合實驗室名譽主任葛墨林表示,人工智能是國家今後重點發展方向,也是知識密集型産業,人工智能發展既依賴於基礎研究突破,也需要應用領域創新。
“産業創新是連接和打通技術與應用的重要途徑,對於人工智能下一步廣泛應用推廣非常重要。現階段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理論、技術與應用創新並舉的特徵。”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朱皖透露説,工信部將堅持創新驅動和應用牽引,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包括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部署産業發展;將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與一系列重大應用工程相結合;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和重點産品;引導加強國際合作。
在人工智能列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之前,我國已對人工智能相關産學研用作了規劃、試點。賽迪顧問人工智能産業高級分析師向陽介紹,在國家層面和行業企業聯合、軟體集成和智慧硬體齊頭並進的背景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長將快於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賽迪顧問預測2018年中國市場規模將超40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5.8%。
在人工智能應用中,計算機視覺和智慧無人設備正快速普及。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慧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超認為,在很多專業的圖像領域,計算機視覺識別已達到甚至部分超過人類的識別水準,例如字符識別、二維碼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在識別效率方面,計算機遠遠超過了人類。
“人臉識別技術是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漢柏科技早已開始佈局,包括前瞻性地與天津大學成立了‘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這是國內首家高校與企業聯合創辦的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通過産學研用相結合的方式在人臉識別的演算法領域跨越式發展,打造了人臉識別的系列産品,並針對安防、教育、社區、家居、商業、醫療健康、交通等行業提供了解決方案,投入行業應用。”漢柏科技副總經理邱召強説。
人臉識別在一些行業已經有所應用,如公安領域的出入境邊檢、刑偵等,交通領域的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場景,教育行業的人臉考勤、宿舍出入管理、幼兒園接送等。顯然,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人臉識別作為人和智慧的連接入口有著巨大的潛力。(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 實習生 楊 敏)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